滴虫性阴道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病因
滴虫性阴道炎是一种由外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其感染途径主要有两种:直接感染和间接感染。直接感染主要通过传播,而间接感染则通过公共浴室、游泳池、厕所、衣物、设备和敷料等传播。
感染滴虫性阴道炎的病原体是阴道毛滴虫。这种毛滴虫在任何人中都有可能被感染,而阴道pH值发生变化或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容易感染。一旦感染,患者很少有自愈的可能,即使治愈了,下次也有可能再次感染。带虫者和受污染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在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公共卫生设施相对落后,公共场所的传播成为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例如,公共浴室的椅子或公共厕所的马桶被毛滴虫的分泌物污染后,后来者直接接触可能会被感染。家庭成员间共用洗浴盆、医源叉感染也是导致滴虫间接传播的原因之一。
毛滴虫是一种寄生虫,肉眼无法看到。它呈梨形,长约10-30μm,头部有四根等长的鞭毛。这种毛滴虫在不同的环境下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在25℃到42℃的条件下生长繁殖,甚至在3℃到5℃的环境下能生存21天。它不仅能寄生于缺氧的阴道,还能侵入尿道和尿道旁腺,甚至上升到输尿管和肾盂。
(二)发病机制
阴道毛滴虫是引发滴虫性阴道炎的主要病原体。这种毛滴虫的滋养体呈梨形或椭圆形,无色透明,具有良好的折射性。当它们遇到不利的生长环境时,它们会变成球形,很难识别宿主细胞。
由于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我们对滴虫的发病机制了解有限。阴道毛滴虫通过其表面的凝集素附着在阴道上皮细胞上,通过阿米巴样运动的机械损伤和分泌的蛋白质水解酶和蛋白质溶解酶的细胞毒性,直接接触和破坏靶细胞。这导致炎症介质的产生,最终引发上皮细胞溶解、脱落和局部炎症。滴虫还具有嗜血和耐碱的特性,能消耗和吞噬阴道上皮细胞中的糖原,阻碍乳酸的产生,并诱导身体产生免疫反应。
不同菌株的滴虫具有不同的破坏离体靶细胞核的能力,其毒性也有所不同。临床发现,月经后滴虫病往往加重,而口服避孕药后,阴道滴虫转阴,这可能是影响阴道上皮、改变受体补体,使上皮更容易受到滴虫的侵害所致。
滴虫性阴道炎是一种严重的健康威胁,需要我们加强防范和了解。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不洁性行为,加强公共卫生设施的卫生管理,都是预防滴虫性阴道炎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