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有哪些治疗方法?
黄疸,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悄然来袭,给患者带来种种不适。它也被称为黄胆或黄色疾病,不仅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更给他们带来精神的压抑。黄疸的威胁无处不在,它会导致食欲不振、疲劳,甚至肝肿胀,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危及生命。尤其在新生儿和孕妇中更为常见,对于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残酷的考验。
作为父母,面对这一情况,不必过度惊慌。重要的是与医生紧密沟通,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共同为孩子的康复努力。那么,针对新生儿黄疸,我们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当血清间接胆红素超过一定范围时,换血输血是必要手段。在供血者的选择上,必须严格筛选,避免G6PD血液供应不足,以免加重黄疸。值得注意的是,亲属血液供应是不被允许的。除此之外,光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将患儿暴露于特定波长的光线之下,可以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核黄疸的发生。
光疗的具体操作相对简单,但却十分有效。使用蓝色荧光管作为光源,将孩子放置在孵化器内,去除衣物和尿布,用特殊纱布包裹眼睛。光源距离体表约33-35cm,每小时调整一次孩子的姿势,以保证光照面积的均匀。光照时间通常为24-48小时,最长可达96小时。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补充液体,防止脱水,并进行肝脏保护治疗。
经过这样的治疗,孩子们的黄疸会逐渐消退,血清胆红素也会迅速下降。为了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家长应尽量避免接触可能诱发溶血的药物和化学物质。对于母乳喂养的孩子,母亲也应避免使用相关药物、蚕豆、樟脑丸等可能诱发黄疸的物品。如果及时治疗和注意预防,大部分黄疸的预后都是良好的。
如果再次接触诱发因素,如氧化剂药物、蚕豆或感染等,仍有可能再次引发溶血和贫血。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黄疸症状,及时识别快速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并观察黄疸的进展情况。如果孩子出现低肌肉紧张、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发烧、呕吐等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不要耽误病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对于无辜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无忧无虑地看待这个世界,而家长们则要尽一切努力保护他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