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流感病毒肺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健康知识 2025-04-01 02:11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流感病毒:从病因到病理机制

流感病毒,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每当提及它,人们总会心生恐惧,因为由其引发的流感疫情往往来势汹汹,影响广泛。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病毒,让我们从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入手,深入了解其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

流感病毒的病因可以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其中,血凝素(HA)及神经氨酸酶(NA)两种表面抗原容易发生抗原变异。目前流行的主要为新甲1型(自1977年以来,即H1N1)和甲3型(H3N2),少数为B型。这些病毒类型有其独特的攻击方式,让人防不胜防。

那么,流感病毒是如何攻击我们的身体的呢?其发病机制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侵入患者的上、下呼吸道或直接进入肺泡。停留在呼吸道上皮细胞黏液薄膜中的流感病毒,能和宿主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局部黏液分泌物中的抗体(主要是IgA)可以与病毒中和,粘液中还含有糖蛋白抑制素,这些抑制剂原本可以阻止病毒附着在宿主细胞的特异性受体上,从而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这些抑制素最终会被病毒本身的神经氨酸酶破坏,使病毒得以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繁殖。

随着病毒在呼吸道内的繁殖,一系列临床症状逐渐显现。流感病毒入侵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管上皮细胞会出现变性、坏死和出血灶。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导致粘膜肿胀、细胞脱落,使得管腔狭窄,造成气体通过障碍。特别是在呼气时,可能会出现肺气肿。如果细支气管中的气体被吸收,就会出现肺不张。肺泡腔内充满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红细胞的炎症分泌物,严重影响气体交换,导致不同程度的缺氧状态。如果病情继续恶化,还可能出现高烧、昏迷、惊厥、呼吸循环衰竭等中毒症状。

通过荧光抗体染色可以证明,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的表皮细胞和肺泡中的巨噬细胞有病毒感染灶。病毒引起呼吸道表皮细胞病变,降低其抵抗力,为继发性细菌感染创造条件。流感病毒感染还会导致肺部充血、水肿,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粘膜充血,这些部位的血液分泌物可见于管内。显微镜下的观察显示纤毛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有的增生,粘膜下灶性出血、水肿和细胞浸润。肺泡含有纤维蛋白和渗出物,混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流感病毒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影响我们的身体,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流感,保护我们的健康。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