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先辩证 擒贼先擒王
在古老的中医智慧中,有一则关于孙女士的感人故事。这位年过半百的女性,两年前因受风影响,颈部向右偏斜并伴随痉挛性斜颈和剧烈的颈肩疼痛。她的生活与工作因此遭受严重困扰,身心痛苦交织,寻求了许多治疗方法但始终无法摆脱病痛。
在这漫长而艰难的求医过程中,孙女士来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寻求仝小林主任医师的帮助。仝医师通过细致的诊查,根据张仲景的医学理论,识别出孙女士的症状属于寒束筋脉证。他采用了发表解痉与调和营卫的方法,以葛根汤为主方进行治疗。令人欣喜的是,服药后仅仅几个月,孙女士的斜颈症状便得到了显著的缓解。
这个病例的成功得益于仝小林医师深厚的医学造诣和他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他强调,中医的抓主症思维是临床施治的关键。每一个症状都是证的外在表现,而对证的正确认识需要通过对症状的深入分析。主症的轻重变化可能是证的质变的提示,因此针对主症的治疗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仝小林医师分享了他治疗另一患者的经历,那是一个肺癌术后的患者,病情严重,无法进食。他根据患者的症状,运用理中丸的理论,选择了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仅仅一周的时间,患者的症状便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这一案例再次证明了抓主症思维的重要性。
仝医师还指出,抓主症思维对临床组方配伍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主症来确定君、臣、佐、使的组方方法,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易于理解和应用,尤其适合初学者。他进一步解释了依主症立法的处方过程,并强调了随症加减的重要性。他认为,实验室指标的异常也可以视为“主症”,根据这些指标选择有效的中药作为君药,再根据体质、舌苔、脉象等征象来确定整个治疗方案。
提醒大家在生活的道路上,养生是一条漫长的旅程。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应该关注养生,注重健康。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医养生的知识,不妨深入这一领域。编辑推荐的一些秋季药膳、食疗方法也是不错的选择。让我们共同追求健康,享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