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直播带货如春风般兴起,看似物美价廉的商品背后,却隐藏着制假售假的风险。一些直播间,凭借低廉的商品价格和主播的巧妙话术,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这背后却是一些售假团伙利用直播平台的舞台,上演的一场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服装、配饰等成为直播售假的“重灾区”,酒水类也屡屡出现假货。山东德州警方近期查处了一起通过直播带货销售假茅台酒的大案,涉案金额惊人,而犯罪嫌疑人用于制作假酒的基酒成本令人震惊。这起案件只是冰山一角,多地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已查处多起类似的案件,涉案金额均超过千万元。
多名办案民警透露,网络主播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时,常常采用一系列固定套路。他们会在多个社交平台进行新款产品的预热,用精心设计的话术诱导消费者。一些售假团伙甚至利用部分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以“大牌尾单”“工厂原单”等名义,销售比正品价格低得多的假货。
一些主播在直播平台上长期售假,也暴露出平台自身的监管盲区。一些平台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治理直播售假行为,但仍然存在不足。中消协在《2022“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中提到,平台与商家的规则边界意识还有待强化。专家指出,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亟须严肃治理,相关监管部门应秉持对假货“零容忍”的态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平台方的监管责任尤为重要。抖音电商等已经发布治理公告,对销售三无商品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并公布治理成果。专家建议,各互联网平台需要进一步压实自身责任,对入驻的电商经营者进行主体资格审核,确保消费者权利得到保障。
面对这一现象,消费者也需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遇到消费纠纷时,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线索,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消费者也要避免盲目冲动,做到科学消费。
直播售假已成为网购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一新兴领域的监管力度对于直播带货行业的乱象问题深入剖析的同时用生动流畅的语言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呼吁相关部门和平台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共同营造一个诚信安全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