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CH.1.1短期内不会引起本土大规模流行
人民网北京消息,近日,中国疾控中心通过其微信公众号发布监测数据,就公众关注的奥密克戎变异株CH.1.1进行了详细解读。
据透露,我国于2022年11月13日通过基因组测序,从天津市报送的1例泰国输入病例样本中首次检测到CH.1.1进化分支。截至当前,共监测发现了24例CH.1.1及其亚分支输入病例,这些输入病例的来源地涉及全球十五个国家和地区。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尚未监测到任何本土感染病例。
关于CH.1.1变异株,它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那么,它究竟是何方神圣呢?CH.1.1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A.2.75的第六代亚分支。研究表明,由于新增的多个突变位点赋予了它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一个突变位点L452R也曾是德尔塔变异株的特征性突变位点,但这个位点同样存在于其他多个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中。
自2022年11月以来,CH.1.1在美国新冠病毒流行株中的占比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根据的数据,它在全球范围内也表现出了广泛的传播力。印度是这一毒株的最早发现地。近一个月来,CH.1.1及其亚分支在全球序列中的占比已经超过6%,并且在全球已有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监测到此变异株的存在。尤其在一些国家如英国、丹麦和新加坡等地,这一毒株的流行尤为明显。
那么,CH.1.1是否意味着更强的致病性呢?目前尚未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其致病性有所增强。对于新毒株的出现,通常需要观察感染病例的规模及其持续时间,才能初步判断其致病力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部分人体内已经存在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对于CH.1.1仍有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至少在短期内,我们不需要过分担忧CH.1.1会在本土引发大规模流行。对于脆弱人群和未感染人群来说,加强个人防护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面对CH.1.1变异株,我们不必恐慌。中国疾控中心已经密切关注其动态,并会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网络报道,就是最好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