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记伪阳性高 不适合癌筛
在健康检查领域,一项名为「肿瘤标记」的检测项目备受瞩目,号称只需通过简单的抽血即可预测癌症风险。医生们却警告说,这种检测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并不适合作为癌症筛查的手段。
肿瘤标记,作为自费健康检查中的热门项目,单项费用在两百到四百元之间。有些医疗机构甚至推出包含十多项肿瘤指数检测的套餐,价格高达数千元。这些检测往往引发不必要的恐慌。
例如,一位留学归国的年轻男子,在电子业崭露头角,却在公司体检中发现肺癌肿瘤标记「CYFRA21-1」超标十倍。虽然初次接受胸部X光检查未发现异常,但他的母亲仍然不放心,自费数千元为他安排了低剂量电脑断层扫描。结果显示男子肺部有「白点」,虽然医生判断并非恶性肿瘤,但他的母亲依然焦虑不安,坚持带儿子寻求其他医院的「第二意见」检查。经过多位医生的确认,这些白点只是反光的血管,这才让母子俩松了一口气。
台北市联合医院仁爱院区家医科主治医师吴岱颖表示,门诊中经常出现肿瘤指数超标而导致焦虑的民众。她回顾了近十年的文献,并指出肿瘤标记主要用于癌症患者的治疗追踪,而非作为一般癌症的早期筛查工具。吴岱颖强调,很多时候肿瘤指数过高并非癌症病灶导致,而是其他身体组织的发炎或根本无异常。例如,「CA199」是门诊中最常见的伪阳性肿瘤标记之一,很多民众数值超标时只是怀疑自己得了胰脏癌,但实际上可能是胰脏炎、胆汁郁积等状况。
台北荣民总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邱宗杰解释,肿瘤指数的检测原理是通过追踪血液中某些恶性肿瘤分泌的特定细胞来检测癌症。肿瘤标记的专一性不高,出现红字并不代表患有癌症,同样地,正常指数也不等于完全没有癌症风险。肿瘤标记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肿瘤标记」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不适合作为癌症筛查的手段。在进行任何健康检查之前,我们应该保持理性,不必过分恐慌,也不必盲目相信所谓的「神奇检测」,最终要依据专业医生的判断和建议。 (来源:网友『孤独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