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亲密关系的因素:两性社会资源的分配
尽管人们对于平等伴侣关系有着普遍的向往和追求,但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伴侣关系的完全平等仍然是一项艰巨的挑战。这一难题的根源在于男女两性在资源上的不平等,使得女性往往处于伴侣关系的较低地位。这些资源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男女在收入上普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即便是在相同的工作中,男性所获得的薪资往往高于女性。据相关统计,全职工作的女性在美国所赚的收入仅为男性的百分之二十。这种收入差距不仅影响着个人的生活质量,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男女在伴侣关系中的不平等。金钱作为权力的源泉,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其他情境中,都拥有巨大的价值,并决定着拥有者的地位。
社会的父权规范和文化认知长期以来一直支持并维持着男性的支配地位。在全球范围内,人们普遍存在着一种刻板印象,认为男性相较于女性更具决断力、领导力和创新精神。尽管事实已经证明女性同样拥有这些特质,并且勤奋、积极进取、具有创新精神,但仍然有许多人对女性持更加苛刻的标准。当女性在领导岗位上直接了当地命令他人时,她们往往会受到更多的指责,甚至被认为不适合从政揽权。
文化规范仍然难以明确界定什么是真正的男女平等。即使在家务劳动方面,即便男女双方都全职工作,女性仍然承担着两倍的家务劳动,如购买日用品、准备饮食、清洁等每天都需要进行的工作,而男性则只负责时间频率更低的家务。这种劳动分工在夫妻间的占用时间上显然并不公平。在生活中的重大决策,如是否同居或结婚等,也常常由男性主导。
尽管越来越多的夫妻开始注重伴侣关系的平等,但大多数夫妻仍然能够容忍甚至未意识到他们之间关系的不平等。这个问题如此普遍,以至于过分强调它有时甚至会显得格格不入。
女性要想在伴侣关系中得到平等的对待,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和明智的选择,更需要社会认知层面的改进。只有当整个社会真正认识到男女平等的重要性,并为之付出努力,才能实现伴侣关系的真正平等。这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