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作为一种独特的柔性武术,通过一系列柔和的动作与特定的呼吸运动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心、肺、肠、胃等内脏的机能活动,还能够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太极拳的魅力在于,它不仅像一般拳术那样活动肌肉筋骨,更有着调息养神的功效,因此深受老年人的喜爱。但在练习太极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练拳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清晨是练拳的最佳时段,练拳前建议排空大小便,并适当进食一些豆浆、麦乳精等轻食,但切记不要饱腹。接着可以进行一些随意的准备活动,如散步,然后静立片刻,调整呼吸,排除杂念,为练习太极拳做好准备。
练习太极拳时要注重用意而不用力。每一个动作都要在意识的支配下完成,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肌肉,还能够锻炼精神。老年人在练习时,最好选择一个安静避风的环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边练拳边与人交谈。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适合的驾势,量力而行。特别是年高体弱、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年人,在做一些动作时,如“分腿”、“踢腿”、“下势”等,要避免过度用力,只要意识上有所体会,同样可以达到锻炼效果。
第三,练习太极拳时要尽可能做到柔、缓、松、轻相结合。由于老年人受到体力的限制,练拳的动作应尽量柔和、放松、自然、缓慢,以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增快等副作用。尤其对于身体较弱或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更要掌握这个要领。
练习太极拳时还应掌握深匀细长的呼吸。这种呼吸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吐故纳新”的效果,还能改善血液循环和内脏功能。初学者可能会感到有困难,应在练习中逐渐适应,不要急于求成。尤其不要故意用力呼吸来达到所谓的“气沉丹田”,以免出现头晕目眩、心跳气促等现象,影响自然呼吸。
老年人练习太极拳应适度为宜。随着身体素质的逐渐增强,自然会做到行气结合、得心应手。操之过急是万万不行的。通过持之以恒的太极拳练习,老年人可以在柔和的动作中感受到身心的和谐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