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有节
饮食养生之道:饮食有节
饮食养生,堪称人类健康的基石。这一理念,自古以来便受到广泛推崇,其内涵之丰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健康智慧。其中,饮食有节便是关键所在,对于追求养生之道的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何为饮食有节?简而言之,就是要让饮食变得规律,定时定量,避免过饥过饱。
饮食要定时。定时进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正如《吕氏春秋》所言:“食能以时,身必无灾。”遵循一定的时间规律进行进食,能够让身体建立起条件反射,确保消化、吸收功能有序进行。每当接近固定的餐点时,肠胃便开始分泌消化液,食物在体内有条不紊地被消化、吸收,营养得以输布全身。反之,若随意进食,不分时间,会使肠胃长时间工作,得不到休息,打乱胃肠消化的正常规律,导致消化功能减弱,从而影响健康。
饮食要定量。人体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食物,以维持生命活动的需求。摄入不足,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会影响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饮食过量亦会损伤脾胃功能,引起疾病。《素问痹论》中明确指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进食过饱后,大脑中的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会急剧增加,这种因子是引起大脑早衰的主要物质。大脑一旦早衰,其他器官也会相应衰老。如今,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适当减少进食,使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够刺激自主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促进机体调节功能,使内环境更加稳定,增强免疫力,保持神经功能平衡。
动物实验也表明,自由进食的动物寿命相对较短,疾病也较多。研究者据此推断,通过限制摄取能量的方法,可以减慢生理性衰老的进程。如果能将这一理念运用到人类生活中,或许能延长寿命40年。
饮食有节是养生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做到饮食规律,定时定量,才能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保持健康。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为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