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致癌?逾7成是后天影响
在纽约石溪癌症中心,一群医疗专家经过深入研究后,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大部分罹患癌症的风险竟然与外在因素息息相关。相较之下,仅有少部分,即大约一成至三成的风险,源于我们的体质、遗传或无法预测的运势。他们的研究成果已在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这项新研究与之前在“科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产生了分歧。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者提出,成人癌症约有三分之二是由细胞分裂时发生的随机突变导致,而剩下的三分之一则与环境或遗传基因有关。石溪癌症中心的团队更深入地了内在与外在因素在癌症发病中的相对重要性。
癌症的起源,通常被认为是干细胞变异失控的结果,这可能是由于细胞分裂时的随机突变等内在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外在因素如吸烟、紫外线照射、辐射暴露或是未知的环境因素。石溪癌症中心的研究团队通过四种方法,包括电脑模型、人口数据和遗传分析等手段,发现只有一小部分,即一成至三成的癌症是由人体自身内在因素引起的,这部分可以说是与运气有关。换句话说,外在因素,如不良生活习惯、辐射暴露等,占据了七成至九成的罹癌风险。
石溪癌症中心的专家汉能主任指出:“外在因素的影响非常大,人们不能简单地归咎于运气不好。”他进一步解释说,“这就像是在玩俄罗斯游戏,罹癌的概率是六分之一,这是内在的坏运气。而吸烟则像是在多放了两、三颗进,扣下。虽然并非每个吸烟者都会罹癌,但吸烟无疑增加了风险。”
尽管所有的致癌外在因素并未完全被我们发现,也并非所有外在因素都能避免,但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艾玛史密斯博士表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吸烟、不饮酒、均衡饮食,可以大大降低罹患癌症的风险。”
这篇题为《遗传致癌?逾7成是后天影响》的文章提醒我们,尽管遗传和体质在癌症发病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但后天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更是不可忽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罹癌风险归咎于运气,而应该更加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风险。
(注:内容仅供参考,读者应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