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网络水军有偿删帖获刑

健康知识 2025-04-18 23:05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近期,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许多网络水军有偿删帖的案例。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网络秩序,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已经引起了多起刑事处罚事件。将深入分析这些案件的特点和法律后果。

一、犯罪模式的典型特征

网络水军通过有偿删帖牟取暴利的现象愈发严重。他们通过购买网络账号或利用技术漏洞,大量删除企业和个人的帖子,每条收费高达上千元,形成了“接单删帖结算”的地下产业链。更有甚者,部分团伙以曝光为威胁,向企业或公众人物索要巨额“封口费”。他们冒充媒体发布虚假的负面内容,以此实施敲诈勒索。

二、司法判决的显著特点

在司法实践中,针对网络水军有偿删帖的判决呈现出罪名认定多元化和量刑考量因素多样化的特点。具体行为可能构成虚假广告罪、非法经营罪、敲诈勒索罪等多种罪名。例如,江苏丹阳某团伙一年内删帖超过1万条,涉案金额超过200万元,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量刑还会考虑违法所得金额和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如某案中,两名被告人因非法获利38万元而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法律治理的明确趋势

针对网络水军有偿删帖等行为的日益严重,法律治理的趋势也愈发明确。国家通过“清朗”行动要求互联网平台配合追溯删帖源头,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强化平台责任。鼓励社会举报,企业如极氪、蔚来等设立高额悬赏,激励公众提供黑公关线索。这些举措表明,司法机关正加大对网络黑灰产的打击力度,有偿删帖等行为面临的刑事风险正在显著上升。

这些案例和法律后果警示我们,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网络水军的行为不仅严重干扰了网络秩序,也侵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在法律的严惩下,我们应当提高警惕,远离非法行为,共同维护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企业和公众人物也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警惕被网络水军敲诈勒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让网络成为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平台。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