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早搏应该吃什么药
心脏早搏:症状、原因及药物治疗建议
今年31岁的男士,出现心脏早搏现象,早搏发生时每分钟约6次。一天之内并非持续早搏,身体不适、环境不佳时更易发生。关于心脏早搏的药物治疗,以下是相关和建议。
一、什么是心脏早搏?
心脏早搏,亦称期前收缩,简称早搏或早跳。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在心脏的搏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个或数个提前出现的异位搏动。早搏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前者在某些原因刺激下如饮酒、喝浓茶、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出现,一般是暂时性的;后者则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
二、心脏早搏的症状和原因
心脏早搏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乏力等。引起早搏的原因有很多,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出现早搏,但在有心脏病或其他疾病的情况下更易发生。各种对心脏的刺激性因素,如心导管检查、心脏手术、某些药物等,都可能引发早搏。
三、药物治疗建议
1. 对于生理性的早搏,大多不用处理。如有不适症状,可以服用镇静药物。具体药物需咨询医生。
2. 对于病理性的早搏,需要到医院看医生,寻找早搏原因。如果是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早搏,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需要针对这些疾病进行治疗。
3. 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过早搏动,尤其是洋地黄类药物。停用这些药物后,早搏可能会消失。
早搏是很常见的现象,任何人在一生中都可能出现。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对于心脏早搏,首先要明确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然后针对不同原因进行治疗。在药物治疗方面,需咨询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对于心脏早搏的患者,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诱发因素。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专业医生。心脏早搏,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根据起源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与室性早搏。其中,室性早搏最为常见,房性早搏次之,交界性早搏最少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发现有超过一半的人出现了早搏;如果连续观察48小时,这一比例更是上升到70%-80%。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心脏跳动是感觉不到的,但在早搏发生时,由于心室强力收缩,我们会感到心脏跳动。由于早搏后有一段停顿间隙,有些人还可能会有心跳停顿的感觉。每个人的感觉可能都不一样,有的人会感到心脏荡了一下,有的人则感觉心脏欲从喉咙里跳出来,还有的人会出现明显的心慌不适。除此之外,还可能伴随着胸闷、恶心、咳嗽、头昏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早搏都需要治疗。对于每分钟少于6次的早搏,对身体健康几乎没有影响。但对于频发早搏,尤其是伴随器质性心脏病的情况下,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频发房性早搏可能是心房颤动的信号,而频发室性早搏则可能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导致心室颤动而猝死。
那么,何为房性早搏呢?房性早搏多数见于正常人,通常不会引起自觉症状,也不会引起循环障碍。但有时病人会感觉到心悸、胸闷。疲劳、焦虑、某些药物中毒、心肌缺血等都可能引发房早。房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包括提前出现的P′波、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等。
对于房性早搏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在心脏听诊时,可以听到心脏搏动突然提早出现,而后为延长的代偿间歇。早搏的第一心音较正常响亮,第二心音弱或听不到。早搏的脉搏较弱,或摸不到。心电图特征则包括P′波的变化、P′?R间期的正常或轻度延长等。
老人与儿童出现的早搏常为器质性的。如果早搏伴随心绞痛或心力衰竭,也肯定是器质性的。有心脏病表现或具备冠心病易发因素的人出现早搏,也多为器质性。对于器质性早搏,应当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而合理的治疗。
在生活中,功能性即生理性早搏是很常见的。在过劳、紧张、激动、焦虑不安时,或在大量吸烟、饮酒、喝咖啡、喝浓茶时,都可能会引发早搏。这种功能性早搏在去除诱发原因后通常会消失。如果频繁出现早搏,并且伴随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病理情况,那么这可能是心肌缺血与损伤的一个重要信号。例如,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病人出现的早搏常提示严重心肌缺血。对于频发早搏,我们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