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你需要“加餐”吗
文章导读:
体检,是我们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大多数时候,体检的结果都是良好的,但是有些人需要更深入的检测来全面评估身体状况。那么,哪些人群需要额外关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单位组织的体检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不用奔波到医院,医生,让人感觉十分便捷舒心。每年一次的体检,就像是给身体进行一次大盘点。常规的集体体检是否足够呢?是否还需要补充检查以早期预防疾病呢?
个人体检一般选择-500元的项目套餐,而有些人则选择更昂贵的PET检查,其精确度更高,可筛查全身肿瘤。相比之下,单位体检受到诸多限制,虽然近年来已开始针对不同年龄段进行必要的检查,如中老年女性的乳腺检查,但总体上仍是常规的一般普查。一些特定疾病的高危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可能需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心脏检查至关重要。如今,由于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的紧张,很多人的心脏承受了巨大负担。在常规体检中,心脏问题往往通过心电图来检测,但一些早期的心血管疾病如隐形冠心病、早期心肌梗塞等却难以发现。建议有心律失常、心肌劳累等症状的人,应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脑部疾病也越来越年轻化。CT可以检查肿瘤和梗塞问题,但在日常体检中并不常见。由于早期脑梗的症状不明显,很多人误以为是亚健康表现。建议经常出现头晕、头痛、胸闷的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脑部CT检查,以早期排查疾病。
骨密度检查也是不容忽视的。许多中年女性都知道要补钙,但自己是否缺钙并不清楚。常规的体检中并没有骨密度检测项目,因此很少有人主动去医院做骨密度检查。骨质疏松在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往往出现全身骨痛、无力等症状时已经是晚期。建议40岁以后出现腰部、骨盆、背部持续性疼痛的人应进行骨密度检查,以提早防治骨质疏松。
口腔检查同样重要。很多人误以为牙齿不痛就没有问题,但实际上牙周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广东省的龋病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建议有牙周病症状的人应及时找口腔医生检查和治疗,最好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除了上述检查项目,血糖检测也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一般的体检项目中,多要求空腹测血糖,但一些人以为空腹血糖正常就无需进一步检测。实际上,即使空腹血糖正常,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值高于正常值,也属于葡萄糖耐量低减。建议40岁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的人除了查空腹血糖外,还应进行餐后血糖测试,做好预防措施。
通过合理的补充检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身体状况,早期预防疾病。让我们关注自己的健康,定期进行体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