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这十年:预防为主多举措
人民网北京报道国家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与成效概览
今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重大疾病防控工作上的显著进展与成效。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作为保障人民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防线,其稳固与完善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新闻发言人胡强强在会上介绍,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对于人民健康权益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新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指导下,坚持“预防为主”,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使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逐年增强。
雷正龙副局长,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的一级巡视员,详细阐述了防控工作的多方面成效。他强调,国家卫生健康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理念,实施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策略,重大疾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
在法律法规政策方面,我国不断健全相关体系,制定并修订了《传染病防治法》、《精神卫生法》、《疫苗管理法》等法律,以及《艾滋病防治条例》、《血吸虫病防治条例》等法规规章。还发布了百余项防控类标准,提高了疾病防控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筑牢公共卫生监测网是防控工作的关键。我国建立了全球最大、覆盖广泛的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网络,重点地方病和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覆盖到全国所有乡镇。针对近视等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危害因素,我国也建立了完善的监测与干预体系。
在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控上,我国成效尤为显著。全国传染病疫情总体保持稳定,新冠肺炎的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为群体免疫屏障的构建提供了坚实基础。艾滋病病死率、结核病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消除了疟疾和血吸虫病的传播风险。
除此之外,慢性病防治和精神卫生工作也稳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县的覆盖率超过97%,建成了一批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管理覆盖到全国所有区县,规范化管理率达到高水平。
在健康扶贫方面,我国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实施凉山州艾滋病防治与健康扶贫攻坚行动,治疗覆盖率大幅提升,新发感染率明显下降。指导贫困地区实施结核病、包虫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提高了健康扶贫的精准性和防控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为全球的传染病防控贡献中国智慧。我们派出公共卫生专家赴西非支援抗击埃博拉疫情,与许多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分享抗疫经验,实现了传染病从国内防控到全球合作的历史性跨越。
展望未来,雷正龙表示,将继续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部门协作,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见效,开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健康、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