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左敏专家:防住牙周病 才能吃嘛嘛香
随着秋季进补时节的到来,人们纷纷开始大口享受美食。你的牙齿能否经受住美食的考验呢?许多人在享受美食时却遭遇牙龈出血、肿痛的问题,以为是秋季干燥上火所致,实则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病因。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口腔科主任王左敏教授,为大家解读这些牙齿问题的真相。
王左敏教授是口腔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背景。她告诉我们,牙周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影响着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全人群牙周健康率仅为14%,患病率高达九成以上。
那么,什么是牙周病呢?王主任解释道,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的感染性疾病,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病。牙龈病主要表现为牙菌斑性牙龈病和非菌斑性牙龈病变,而牙周病则包含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牙周脓肿等疾病。
牙龈出血是牙周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诊断牙龈炎的金标准。王主任强调,牙龈出血代表着牙龈炎症的严重程度,是活动性牙周炎的一项预测指标。牙周炎症还可能出现牙龈红肿、退缩、肥大增生、溢脓、口臭、牙齿松动、移位、咬合无力等症状。很多人对早期的牙龈出血等症状并不重视,等到发展到严重的牙周炎症时,治疗起来就会更复杂,治疗效果也不佳。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都会患牙周病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菌斑堆积。菌斑是牙周病的罪魁祸首,它会在龈沟内积聚,刺激损伤牙周膜等牙周支持组织,引发牙周炎症和病变。长期下去,会导致牙槽骨吸收,牙周病变开始不可逆发展。一旦牙槽骨被破坏,就无法起到支持牙根的作用,牙齿可能会逐渐松动、移位,最终导致病理性脱落。即使种植牙或镶全口义齿都比较困难,因为缺乏稳固的根基。
王左敏教授提醒大家,牙周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不容忽视。早期的牙龈出血等症状可能是牙周病的信号,应该及时就医。通过定期洁治、保持口腔卫生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牙周病。大家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口腔清洁,预防菌斑的产生,从而远离牙周病的困扰。拥有健康的牙齿,才能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
听完王左敏教授的解读,我们不禁对牙周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牙齿健康,远离牙周病的威胁吧!王主任深入浅出地解释了牙周疾病背后的复杂因素。细菌(菌斑)是扣动牙周疾病的主要力量,但除此之外,牙结石、食物嵌塞、咬合创伤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全身系统性疾病也是其背后的推手。口腔,作为人体与外部的桥梁,其内寄居的细菌若得不到有效遏制,便可能引发牙周的破坏。
预防牙周疾病,如同守护口腔健康的三宝,防牙刷、牙线与定期洁治缺一不可。说到预防,很多人可能会疑惑,明明每天都在刷牙,为何还是难以摆脱牙周疾病的困扰?其实,正确的刷牙方法、牙膏牙刷的选择以及日常口腔清洁的辅助措施同样重要。
对于牙齿的清洁,角度与手法至关重要。外牙面需与牙刷呈45度角,将刷毛轻轻压入龈沟,水平颤动后向外拂刷。咬合面的刷法则可采用习惯的来回或旋转方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拉锯式的刷牙方式会对牙齿造成损害,应坚决避免。除此之外,挑选合适的牙刷和牙膏也是关键。
王主任强调,选择保健牙刷时,刷头大小、刷毛质地及硬度、刷毛磨毛处理以及刷柄的大小与舒适度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而对于牙膏的选择,其主要功能是辅助刷牙,通过摩擦等机械效果去除牙菌斑。市面上的牙膏种类繁多,但预防牙周病最有效的方法仍是机械清除牙菌斑。
牙线在中国并不被广大民众所熟知和使用。王主任强烈推荐使用牙线,因为牙间隙是菌斑最易积聚的部位,而该部位的清洁对于预防牙周病至关重要。牙石的形成也是牙周病的一大诱因,洗牙则是去除牙石的有效手段。一般建议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洁治。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洗牙同样重要。孕期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口腔问题可能更加突出。王主任强调,孕前应做好口腔卫生的维护和疾病治疗,孕期若出现牙龈炎等症状,同样需要通过洗牙等机械治疗来防止疾病恶化。
保护口腔健康,预防牙周疾病,不仅需要关注刷牙的次数和时间,更需要关注正确的刷牙方法、选择合适的牙刷和牙膏、使用牙线以及定期洁治。让我们携手守护口腔健康,远离牙周疾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