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老年人群维生素D严重缺乏
在深入研究我国中老年人群健康状况的背景下,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的林旭研究员及其团队带来了一系列令人深思的发现。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维生素D的整体水平普遍较低。更令人担忧的是,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情况分别占到了惊人的69.2%和24.4%,仅有6.4%的个体拥有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这一发现来自于对中国老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的深入分析,该研究在美国临床糖尿病权威杂志《糖尿病护理》在线发表,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此次研究的亮点不仅在于揭示了维生素D缺乏的严峻现状,更在于发现了其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紧密联系。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液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维生素D水平最低组相较于最高组,罹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了50%。超重肥胖人群中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这暗示了维生素D缺乏可能在超重肥胖人群的胰岛素抵抗及相关代谢异常中扮演重要角色。
维生素D作为一种固醇类衍生物,除了众所周知的调节钙、磷代谢和维持骨骼健康功能外,近年来国际研究热点也转向了其新功能。实际上,除了骨组织,许多其他组织或细胞如胰岛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脂肪组织等都能表达维生素D受体及其活化酶。在一些发达国家进行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在人群中十分普遍,且与血糖异常、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有直接关联,能显著增加罹患代谢综合征、Ⅱ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欧美科研机构正在进行大型人群干预,研究维生素D预防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可行性。
在研究过程中,林旭团队还发现,维生素D的代谢会受到种族因素的影响。与西方人群相比,我国汉族人群在肥胖和Ⅱ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结构、与疾病的关联以及代谢表型方面存在差异。造成我国居民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增高的原因多样,包括膳食中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较少、日照时间减少等。我国需要加强相关研究,除了鼓励增加户外活动,也考虑改善食物中的维生素D含量。
关于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及其盈缺对健康的影响同样重要。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包括提高机体对钙、磷的吸收,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等。过量摄入维生素D也可能引起中毒症状,包括异常口渴、眼睛发炎等。我国制定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每日20微克。缺乏维生素D可能导致佝偻病、严重的蛀牙等健康问题。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大马哈鱼、红鳟鱼、鳕鱼肝油等。
对于中老年人如何补充维生素D,专家建议除了通过食物摄取外,还可以适当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经常晒太阳以保证足够的紫外线照射也是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重要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晒太阳的时间应避开中午,以免受到过多的紫外线伤害。过量补充维生素D也可能出现中毒症状,如食欲下降、恶心等。在补充维生素D时,一定要遵循适量原则。
这些发现不仅为我们揭示了维生素D的重要性,也为我们提供了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的新的可能途径。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找到更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为人们的健康福祉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