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会考最新政策(2021年北京中考和毕业会考首次两考合一)
随着中考的临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制定了一项全新的考试政策:将中考和毕业考合二为一,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这一改革措施旨在全面衡量学生在国家课程要求下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仅关乎学生的升学,更是其毕业的必要依据。
这一政策在2018年经过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审议通过,并由北京市教委正式印发实施。从2018年入学的新生开始,他们将面临全新的考试模式,即2021年的毕业会考和中考合一。对于当前的初二学生来说,他们将在本学期末迎来地理和生物两门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
考试的具体安排如下:
考试科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包括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共12门科目。
考试方式:
语文和数学采用笔试方式,其中语文考试时长为150分钟,数学为120分钟。
外语考试包括笔试、听力和口语部分,听力和口语考试与笔试分离,其中笔试时长为90分钟,听力和口语共计30分钟。九年级的学生将拥有两次听力和口语的考试机会。
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科目将采用笔试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门科目的笔试时长均为70分钟。未来还将引入实验操作考试,具体办法另行通知。
体育与健康将采用现场考试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基于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实际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将以原始成绩和等级成绩两种形式呈现。原始成绩主要用于中招录取,而等级成绩则用于毕业认定和自主招生。具体分值如下:语文、数学、外语均为10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均为80分;体育与健康为40分。等级成绩根据原始成绩划定,分为A、B、C、D四个等级。
实践活动包括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需要在初中三年内完成规定次数的活动,并将活动成绩计入相应的科目成绩。
考试实施细节如下:
考试时间在完成每门科目课程内容学习后进行,实行随教、随考、随清。其中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将在学完即考。地理、生物考试在八年级第二学期末进行,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则在九年级第二学期进行。至于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的笔试以及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的考试则安排在九年级第二学期末进行。本市所有初中在校学生均须按年级参加各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这一改革举措旨在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全面的依据,同时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挑战。北京中考的新篇章:从政策到细节,全面了解中考改革
对于即将步入青春年华的初中生们来说,中考无疑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将详细解读北京市中考的相关政策与规定,确保每一位学子都能充分理解、充分准备,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来关注那些在八年级未曾涉足地理和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们。按照相关规定,这些学生需在毕业当年补考这两门科目,确保学业成绩的完整性。而对于外省回京的考生,他们则需按照年级参加北京市的中招录取相关科目考试,尤其是地理和生物这两门科目必须在八年级就应完成。往届生则面临不同的考试规则,他们只能参加特定的几门科目的考试。
报名的方式也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本市在校的初中生在学籍所在的初中进行报名,而对于往届生和其他特殊情况的学生,他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户籍所在区的教育考试中心进行报名。这样的规定确保了考试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接下来是考试的组织方式。全市统一的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等九门学科。这些科目由全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并由分区进行评卷工作。体育与健康的现场考试同样遵循全市统一的考试项目、标准和要求。而艺术和实践活动的考试则由各区按照市级的要求进行组织和实施。
在成绩应用方面,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初中毕业的相关要求。学生必须所有科目合格才能毕业。对于外省市转入本市的学生,如果已参加过省级或地市级教育考试,他们的成绩需要经过外省市相关教育部门的认定后,才能在北京市获得相应的合格认定。而在中招录取环节,学生的成绩将从12门科目中择优计入,满分为660分。其中,一些特定科目如语文、数学等必须计入总分。对于校额到校招生,学生不仅需要达到一定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还需要达到一定的录取总成绩。而往届生在参加录取时,他们的总成绩会减去5分进行录取。
转载自北京市教委官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我们诚挚地希望每位读者都能对中考政策有深入的了解,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也在文末提醒大家,关于北京中考的满分情况以及是否两考合一的具体信息,请以官方发布为准。让我们一起期待每一位初中生的精彩表现,祝愿他们都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