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餐业创新应变共克时艰
比利时时间6月4日,一场特殊的网络盛会比利时首届海外中餐创新发展论坛如期而至。由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与比利时华侨华人社团联盟共同发起的这场论坛,以“创新应变,共克时艰”为主题,聚焦新冠肺炎疫情对餐饮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海内外中餐业经营者、侨务部门负责人、医学专家、法律人士等齐聚一堂,共同中餐业在疫情防控新常态下的创新之路。
随着全球多国疫情逐渐趋缓,海外中餐业正迎来复苏的曙光。面对挑战,遍布五大洲的中餐业华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积极与海内外各方协调,通过“云端”共享经营智慧,共谋突围之道。
近日举办的美国第三届中餐国际论坛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来自世界各地的中餐业代表齐聚手机屏幕前,围绕“疫情之后的中餐业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加强世界餐饮业间的交流与合作”等议题展开讨论。陈建斌,法国巴黎国际烹饪联合总会会长及巴黎国际大酒店董事总经理,在参与论坛后备受鼓舞,对中餐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杨柳介绍,新冠疫情给海外中餐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尽管正逐步复工复产,但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包括客流量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各类经营成本的压力。全球中餐业从业者通过线上国际交流,碰撞出众多创新点子,为行业复苏找到了新的方向。
在比利时首届海外中餐创新发展论坛上,杨丐镜会长建议海外中餐业与中国的优秀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升级经营模式,并借鉴西餐的流程化、标准化生产运营模式。在美国第三届中餐国际论坛上,成蜀良教授则指出,餐饮业必须适应疫情后的生活习惯改变,重新思考经营方式。
部分餐饮业者已经开始将研讨成果付诸实践。例如,陈建斌新接手一家餐厅,计划采用中餐西摆的方法,全部实行分餐制,并研发无接触式套餐,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与此“中华楼”中餐厅在重新开业时严格遵守防疫措施,确保顾客安心就餐。从堂食到外卖服务,每一个细节都严格遵循防疫规定,为顾客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服务。
疫情正在推动全球餐饮行业转变发展理念、提高服务质量。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发布的《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共创中华餐桌文明倡议书》呼吁全球中餐业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致力于健康饮食文化的推广。在全球中餐业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相信中餐业必将迎来更加繁荣的未来。倡议书的发出,旨在向中餐企业传达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全球的餐饮行业中,中餐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美食的提供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必须对中餐企业提出明确要求。
各餐饮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的特点和情况,树立并强化食品安全意识。这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更是对中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自觉树立健康服务理念,积极引导和鼓励消费者实行分餐制、公筷制或双筷制,这不仅体现了对消费者健康的关心,也展示了中餐企业的社会责任。为了实施这些服务,企业还需配套设置相应的设施条件,制定详细的服务规范,确保消费者的用餐体验。
陈建斌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中餐的坚定信念:“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疫情防控方式和经济发展潜力。只要我们海外中餐从业者严格按照部门的要求,做好卫生防范措施,坚持到底,中餐一定会深受各国民众的欢迎。”这一信念,是每一位中餐从业者的心声,也是他们对未来的期许。
中餐文化的传播不仅仅是一道道美食的简单推广。在浙江省侨联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一系列的菜品教学视频将中餐美食与中医中药紧密结合,助力海外侨胞共同防疫。这些精心制作的教学视频,不仅展示了中餐的烹饪技艺,更传递了家乡的味道和文化的力量。
中餐文化在侨胞日常生活中的传承和传播也在润物细无声地进行着。马列,这位精研“杭帮菜”的国家高级烹饪技师,不仅教授孙子们制作中国菜,还让他们分享中国美食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让当地民众了解了中餐的美味,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在海外,中餐的受欢迎程度不断上升。挪威首都奥斯陆的中餐厅恢复营业后,当地人也纷纷前来品尝。挪威的中餐厅里播放的制作中国美食的视频,让当地民众在品尝美食的也了解了中国的饮食文化。潜移默化中,中餐文化逐渐在当地深入人心。
未来,要让中餐和中餐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需要广大海外中餐业者的共同努力。树立中餐健康、卫生、营养的形象,加强食材、出品的质量管理,推广中华优秀饮食文化,加强海内外交流与合作,坚持创新发展,走品牌化的发展道路。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餐和中餐文化一定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
中餐企业承载着推广中餐文化的重任。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传播中餐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增进国际友谊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