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仪的检测结果怎么分析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核心环节,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简称血糖仪)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前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血糖仪型号,虽然生产厂家各异、型号多样,但它们大多拥有共同的特点。它们以检测毛细血管血为主,采用相似的检测原理,大多使用试纸条进行检测,依赖干电池供电,并且普遍具有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的优点。仪器校准程序简单,但检测结果却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血糖仪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是评估自我血糖监测效果的关键指标。准确性指的是检测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而精确性则反映了检测的可重复性。在标准的操作条件和步骤下,大多数血糖仪都能达到行业标准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一般为变异系数2%~5%)。在实际使用中,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血糖仪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首要因素是操作不当。使用者的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例如,血滴的大小、在试纸条上的位置以及测定过程的不规范等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血细胞比容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可能导致自我血糖监测结果偏离实际值。通常,血细胞比容的微小变化(如10%)可能对不同的血糖仪测定值产生显著的影响(4%~30%)。
除了上述因素,试纸条的质量问题也不容忽视。试纸条超过保质期或保存不当都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患者的情绪、环境温度和湿度、低血压、缺氧症以及血中甘油三酯浓度等因素也可能对血糖仪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血糖仪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是仪器性能、试纸条质量和使用者操作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选择仪器和试纸条后,使用者的操作技术成为影响结果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指南进行操作,并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查,以确保获得最准确的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