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症状有哪些
疼痛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之一,这种病症让人备受折磨。其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背部,随着病情的恶化,疼痛会逐渐扩散到两侧,使人在日常生活和休息中难以缓解。当人体处于仰卧或休息状态时,疼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当夜晚来临或早晨醒来时,疼痛便会变得尤为明显。除了疼痛,骨质疏松症还有其他多种症状。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患者常常会感到背痛以及其他疼痛,其中高达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患者会有这样的痛感体验。这种疼痛在脊柱两侧尤为显著,同时也会在直立、伸展或长时间站立时加剧。坐着和肌肉锻炼也会引发疼痛,特别是在弯腰时更加明显。对于长期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来说,由于椎骨小梁的萎缩和数量减少,椎体受到压缩导致变形,从而使得脊柱弯曲。为了纠正这种弯曲现象,腰部肌肉会进行双收缩,长时间下来会导致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从而产生疼痛。在某些情况下,如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会产生急性疼痛。此类疼痛通常在两到三周后逐渐减轻,但也有可能引发慢性腰痛的症状。如果压迫到相应的脊神经,还会引发四肢放射痛、肋间神经痛以及其他症状如胸骨后痛和上腹痛等。压迫脊髓和马尾辫也会影响膀胱和直肠的功能。
身长缩短和驼背也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常见症状表现。由于脊椎椎体前部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其负重较大,尤其是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长期的骨质疏松会导致椎体压缩变形,使得脊椎前倾和驼背现象加剧。随着骨质疏松的加重和年龄的增长,驼背的程度会进一步加剧,导致膝关节挛拘明显,平均缩短身长约三到六厘米。长期的骨质疏松还可能导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严重削弱患者的肺活量,出现呼吸异常的症状如呼吸短促甚至呼吸困难等。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现象之一。对于长期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个体来说,这些并发症的出现频率和影响程度尤为显著。他们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共同预防和治疗这些症状的发生和恶化,以保障健康生活的持续进行。通过提高公众的警觉性和重视程度以及加强相关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等举措来促进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