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股沟斜疝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在探寻儿童腹股沟斜疝的成因与发病机制时,我们首先要了解胚胎早期的生理过程。从胚胎第五周开始,睾丸的起源与中肾紧密相连,它位于腹膜后的第二至第三腰椎旁边。随着胚胎的发育,睾丸逐渐下降,这一过程中伴随着腹膜鞘状突的形成。这个鞘突如同一个休息室样管突出,连接睾丸与阴囊。正常情况下,鞘突会包围睾丸形成固有的睾丸鞘膜。如果鞘突未能完全闭锁退化,便可能形成腹股沟斜疝或鞘积液。女孩的腹部沟也存在类似的圆韧带结构,其机制和路径与男孩类似,但由于年龄差异,鞘突的厚度也会有所不同。
新生儿时期,腹腔压力的增加和腹壁肌肉的虚弱是腹股沟疝的促进因素。据报告,约有80%至90%的新生儿出生时腹膜鞘突尚未关闭,但其确切关闭时间和机制尚不清楚。虽然存在这一基础条件,但仅有腹腔压力增加等因素仍会诱发腹股沟疝的出现。在特定情况下,如腹膜透析或侧脑室腹腔排水后,腹股沟疝或鞘膜积液可能会出现。
儿童腹股沟斜疝的发病机制主要在于腹腔器官进入未闭塞的腹膜鞘状突。斜疝囊起源于腹股沟内口,沿腹股沟走出腹壁并与精索相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网膜的发育,老年儿童的大网膜可能会疝入疝囊。儿童腹股沟管相对较短,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儿,这导致器官更容易移位。
在剧烈哭泣和咳嗽时,疝囊颈小或外环狭窄的初始疝或婴儿疝会导致腹内压突然升高,使更多器官进入疝囊。如果腹内压降低,疝环可能会弹性收缩,导致疝内容无法回纳,形成嵌顿。儿童腹股沟斜疝的嵌顿内容多为肠管,也可能包括子宫、卵巢等器官。由于儿童疝囊颈和疝环相对柔软,肠绞窄、坏死的情况较为罕见。但嵌顿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出现肠坏死。
根据腹膜鞘突的闭塞程度和疝囊与睾丸固有鞘膜腔的关系,儿童腹股沟斜疝可分为睾丸疝和精索疝两种类型。深入了解这些成因与发病机制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