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老卖老只能招来抵触不妨谦虚
王大爷退休后,时常探访儿子的公司。然而每次探访,他总会发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从工人的工作态度到公司环境都未能达到他的期望。起初,儿子还耐心地向他解释公司的运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也开始觉得不耐烦,甚至在一次情绪激动中,对王大爷说出了“我已经四十岁了,您能否别再管我了?”这样的话。
这样的场景在许多家庭中都似曾相识。许多有着丰富生活经验的老人,习惯性地用他们的经验来指导年轻人。尽管他们的建议有时非常中肯,年轻人却不一定领情。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一些老人在分享经验时,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教训的口吻,仿佛自己是一个“过来人”,希望借此获得他人的认可、肯定和尊重,从而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态度往往让年轻人感到无法接受,甚至有些老人因此显得“倚老卖老”。
其实,我们都需要明白一点,“经验”并非永恒的真理。无论过去的经验曾经多么管用,它都有一定的时效性和情境性。作为老人,我们应该以更开放、更谦虚的态度来分享自己的经历。当我们把经验看作是人生的一段历程,而非绝对的真理时,与年轻人的沟通就会变得更加平等和有效。例如,一位老医生可能会这样说:“我虽然是一位老专家,但在新技术和新仪器方面,你们无疑是专家。我非常愿意听取和学习你们的见解。”这样的态度不仅让年轻人更加尊重老人,还让他们愿意倾听老人的故事和经验。
作为晚辈,我们也应该理解并体谅老人的心理特点。他们可能只是出于关心和爱护,希望我们少走弯路。当我们与老人交流时,应该多一些耐心和尊重。带着好奇的心态,倾听他们的故事和经验,从中汲取智慧。这样不仅能够增进两代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更能够帮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
正如北京回龙观医院副主任医师宋崇升在《生命时报》(2011-07-22第06版)中所提到的那样,当我们真正理解和尊重老人的经验和智慧时,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方向,避免迷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