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越来越多的人从外出就餐转变为在家自制餐食,成为了所谓的“自煮族”。他们愿意为了健康花费时间和精力备料、烹煮。即使是自煮族,也未必能保证饮食均衡完整,甚至容易陷入一种隐性饥饿的状态。这种状态并非因为饥饿感本身,而是因为饮食中缺乏足够的微量营养素。营养师指出,许多自煮族在烹饪过程中存在三大误区,这些误区可能导致他们和家人长期面临营养不足的风险。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读这三大误区。
误区一:食材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
许多自煮族在烹饪时习惯性地选择熟悉的食材和口味,导致食物摄取类型过于单一。例如,长期以白米饭为主食,或者只习惯烹饪绿色蔬菜。这种饮食习惯可能导致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缺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议自煮族在烹饪时增加食材的多样性,如掺杂糙米或其他全谷类来补充维生素B群、锌、硒等微量元素。应多元摄取各类蔬菜,包括深、浅绿色蔬菜、红黄色蔬菜、菇类、芽菜类、瓜果类、笋类等,以获取丰富多样的营养素。
误区二:烹饪过程繁琐且反复加热
在烹饪过程中,从冷藏、洗涤到加热、油炸或覆热的过程都会损失许多营养素。许多自煮族因为忙碌,常常一次性准备多份食物,并反复加热。这种烹饪方式会导致饭菜的营养大量流失。建议自煮族简化烹饪过程,避免繁琐的烹调进程加速营养流失。
误区三:食物准备份量不足
许多家庭主妇在准备食物时没有考虑全家分食的原则,导致部分食物准备份量不足。为了保障营养均衡,每个家庭成员每餐都应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和蛋白质。以一家四口为例,每人每餐应至少要有2至3种蔬菜加总为一饭碗的量、一拳头大小的水果,以及手掌心大小的豆蛋鱼肉。建议以部分全谷类替代精白米,以获取更全面的营养。
针对以上三大误区,营养师提醒自煮族要关注饮食的均衡性。若无法确保日常饮食的均衡完整,或出现营养缺乏的症状时,建议补充综合维他命。即使在家自制餐食,也要注重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避免陷入隐性饥饿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