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豆豉
豆豉,一种源自湖南、江西等地的民间特产,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其种类多样,按加工原料可分为黑豆豉和黄豆豉,按口味又有咸豆豉和淡豆豉之分。
这豆豉的制作,可谓是一门小小的工艺。制豆曲的过程便是关键一环。将黄豆或黑豆经过三天浸泡、蒸煮后,均匀摊于草席上,厚度达三寸,再以灯芯草覆盖。经过三天,豆面将被黄色的菌丝覆盖。此时的豆子,在水中浸泡后晾干,便进入下一阶段。
这一阶段中,苦味的产生源于霉菌对大豆中蛋白质的分解。但水泡去苦的还需保留那些能产生乳酸的酶。接下来,将豆曲与豆汁、盐混合,放入陶制大缸中,用泥巴封口,在院子里停放27天进行发酵。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取出发酵后的大豆,经过晒干、蒸煮、再次摊晒和蒸煮,如此反复三次,便得到了我们见到的豆豉。
在这一系列过程中,真菌在厌氧环境下被抑制,而残留的酶继续发挥作用,产生乳酸菌,进一步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而反复的蒸煮和晒晾,使得芳香氨基酸被氧化变黑,为豆豉赋予了独特的色泽和香气。
追溯豆豉的历史,最早可至汉代。古时的文献中,如《释名〃释饮食》、《食经》等都有关于豆豉的记载。古人不仅把豆豉用作调味,还将其入药,对其极为重视。《汉书》、《史记》、《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均有记载。据史书记载,豆豉的生产最早是由江西泰和县流传开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提高,成为独具特色,深受人们喜爱的调味佳品,并传播到海外。
在药材书籍中,关于豆豉的记录多与其功效与作用相关。《纲目》中称,黑豆本性平和,制成豆豉则变为温性。经过蒸煮,能升能散,与葱同得能发汗,与盐同得能吐,与酒同得能治风,与薤同得能治痢,与蒜同得能止血。若将豆豉炒熟,还能止汗,这与麻黄根节的效用相似。
这豆豉的制作工艺背后,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历史的积淀。每一颗豆豉,都是时间和工艺的结晶,为我们带来了美味的调味佳品,同时也传承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