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指数”预测虽有效,但总有例外情况
脂肪肝的源头,我们不难发现其成因众多,其中肥胖和高脂血症尤为常见。肥胖与脂肪肝之间的关系可谓密切无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通过体质指数(BMI)来诊断肥胖,其计算方法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按照这一标准,BMI低于23被视为正常,介于23至25之间为超重,超过25则定义为肥胖。看似逻辑清晰,但实际上,BMI有时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肥胖状况,特别是对于那些四肢纤细而腹部圆润的“腹型肥胖”人群。
生活中常有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BMI偏高的大胖子并没有脂肪肝,而BMI正常的人却患上了脂肪肝。仔细观察后你会发现,那些BMI高却没有脂肪肝的人,虽然体重较重,但脂肪主要沉积在四肢,腹部相对较小。相反,那些看似不胖却患有脂肪肝的人,四肢可能较瘦,但腹部脂肪堆积明显,即所谓的“将军肚”。
“腰臀比”预测更具参考价值
研究发现,与皮下脂肪含量增加的外周性肥胖相比,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更能准确地反映脂肪肝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令人惊讶的是,即使体重正常的腹型肥胖者,也面临着较高的脂肪肝风险。在预测脂肪肝时,“腹型肥胖”比单纯的“肥胖”指标更具参考价值。
当前,用于诊断腹型肥胖的主要指标有两个:腰围和腰臀比。当男性腰围达到或超过85厘米时,可诊断为腹型肥胖。腰臀比是腰围与臀围的比值,能更精确地反映腹型肥胖的程度。腰臀比越小,脂肪肝的患病风险越低;腰臀比越大,风险则越高。当男性的腰臀比达到或超过0.9时,应警惕脂肪肝的风险,及时去医院就诊,进行进一步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采取干预措施。
腰围受身高影响较大,而腰臀比则不受身高干扰,因此能更精确地反映腹型肥胖的程度,对脂肪肝的预测价值也更大。了解这些,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预测脂肪肝的风险,还能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宝贵的线索。毕竟,健康无价,预防胜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