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C肝病毒复制 中研院找出新途径
全球范围内,C型肝炎感染者数量高达惊人的1亿3千多万。面对这一重大健康威胁,预防疫苗依然缺失,而现有的药物治愈率也远未达到理想状态。中央研究院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这项研究揭示了宿主细胞的“核糖体40S次单元粒子”在C肝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将宿主细胞的这一关键元素减半,C肝病毒的复制量将被有效压制在10%以下。这一重要突破被国际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体”所认可并发表。
这项成果是由中央研究院的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赖明诏院士与基因体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典显领导的研究团队共同取得的。张典显博士解释道,C肝病毒的RNA复制过程高度依赖宿主细胞,因此研究团队利用RNAi技术,系统性筛选出宿主细胞成分中C肝病毒所必需的元素。令人振奋的是,他们发现“核糖体40S次单元粒子”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宿主细胞与C型肝炎病毒之间的营养交换起到了桥梁作用。
张典显博士进一步解释说,他们通过调控“核糖体40S次单元粒子”的水平,成功地降低了C肝病毒的复制量。即使将其调降一半,宿主细胞仍然保持健康状态,而C肝病毒的复制量得到有效控制。他将这一过程比作山寨手机与原厂手机的对比。山寨手机虽然在外观上模仿原厂产品,但在关键功能上如信号接收方面却无法与原厂相提并论。当信号稍微减弱时,山寨手机就会失去功能,而原厂手机则不受影响。同样地,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会不断进化以逃避药物的压制,而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在生命演化史中存在已久,变异机会较小。以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为研究对象,有望为我们带来更稳定、长效的治疗药物研发方向。
赖明诏院士表示,通过微调宿主细胞核糖体元素来对抗C肝病毒的复制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方法。这一研究成果为我们预防和治疗C型肝炎提供了新的思考途径。目前这项成果已被广大网友所关注并投递至各大网站平台,我们期待其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也提醒读者,该研究成果未经实际验证,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审慎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