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肾脏移植 摆脱洗肾唯一方法
肾病:从隐匿的威胁到生活的转机
肾病,这一健康隐患,常常源于肾发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初期,高达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的患者无明显症状,但病情恶化后可能引发尿毒症,此时的症状包括皮肤发黄、胃口消退以及贫血。对于这样的病症,医师建议平时应细心观察,尿液泡泡增多、眼睑水肿、血压升高、食欲下降以及脸色苍白等都可能是肾脏问题的征兆。
成功大学医学院的李伯璋教授指出,台湾的透析(即洗肾)人口已达七万四千人。每周,一般的肾脏病患者需进行三次透析,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工作,更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前往医院透析的前一天,患者的心情可能格外低落,而透析当天的不适感更是让人备受煎熬。长期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不仅患者自身受到影响,其亲朋好友的生活也可能因此变得紧张。
李伯璋教授强调,透析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要想真正摆脱困境,接受肾脏移植才是唯一出路。这不仅能让患者免除透析带来的痛苦和饮食限制,还能让他们重返正常生活,降低医疗开销。在台湾,由于医疗环境、器官捐赠观念尚未普及以及特殊的健保制度等原因,多数肾脏病患者仍首选透析。
在先进的国家,器官移植才是治疗肾脏疾病的根本方法。统计数据显示,透析后五年的存活率约为百分之四十五,而的存活率则高达百分之九十,两者差距显著。在这两倍差距之间,有多少家庭得以重获希望,有多少生命得以延续?
在台湾,器官捐赠的另一大障碍是人们的误解担心捐赠后自己也会变成病人。对此,李伯璋教授解释道,任何器官捐赠手术前,都会进行精细的全身检查,包括评估捐赠后身体机能的维持情况。只有符合捐赠条件的人才会被安排进行手术,因此公众无需担忧这一问题。
《医肾脏移植:摆脱洗肾的唯一方法》这篇文章提醒我们,面对肾病这一健康威胁,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并正确理解器官捐赠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让生活的转机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