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肝癌只能活几个月?“T+A”疗法破局,或将改写患者生存期!
肝癌治疗的新曙光:泰圣奇免疫联合疗法的突破与应用
在人们心目中,癌症往往与生命的终结相提并论,尤其是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肝癌晚期。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肝癌患者终于迎来了全新的生命希望。近日,在泰圣奇免疫联合疗法肝癌适应症广州上市会上,一项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为中国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这次大会传来了喜讯:罗氏肿瘤免疫创新药物阿替利珠单抗(泰圣奇)联合贝伐珠单抗(“T+A”联合疗法)正式获批,用于治疗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这一联合疗法成为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此适应症的一线免疫联合方案,打破了长期单药治疗的僵局,为中国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这一突破性的进展基于III期临床试验IMbrave150的研究结果。这项研究对194名中国亚群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T+A”组患者12个月生存率达到67.2%,这一成果突破了晚期肝癌一线治疗多年来的生存瓶颈。
肝癌在中国的发病情况呈现一“高”两“低”的特点。尽管是第四位常见恶性肿瘤,但肝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每天有上千名患者被确诊为肝癌。其中,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类型。与之相对应的是,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率却很低。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5年生存率仅为12%。
针对这种情况,早期发现肝癌至关重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肿瘤中心主任匡铭教授强调,筛查是发现肝癌早期最有效的手段。他建议高风险人群,包括乙肝和丙肝患者、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以及长期酗酒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甲胎蛋白检查和B超检查。
在治疗方面,肝癌的复杂性使得单一治疗手段的效果进入平台期。幸运的是,“T+A”联合疗法的出现为肝癌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匡铭教授介绍,这一疗法已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选择,为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带来了希望。与之前的单药治疗相比,“T+A”联合疗法能显著降低死亡风险和肿瘤进展风险,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自2019年公布初步数据以来,“T+A”联合疗法一线治疗肝癌的疗效已吸引了全球关注。目前,包括NCCN、ESMO和CSCO在内的多个国内外临床指南都将“T+A”疗法列为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的优先推荐疗法。
肝癌治疗的新篇章:双药联合引发全球瞩目
采用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双药联合的疗法,正为肝癌治疗开辟新的道路。这一创新治疗方法通过不同的机制灭活更多肿瘤细胞,让更多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因此引起了全球医疗界的广泛关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肿瘤中心主任匡铭教授指出:“肝癌治疗的三大发展方向包括微创、联合、个体化。而‘T+A’联合疗法的成功,预示着肝癌联合治疗的美好未来。”匡铭教授进一步强调,“T+A”方案拥有巨大的潜力,未来有望与手术切除、介入等其他疗法结合,为肝癌患者提供更广泛的治疗选择。这一方案不仅仅是为了晚期肝癌患者,早期和中期的患者也有可能通过“T+A”方案预防疾病进展。
为了让更多肝癌患者受益于创新的免疫联合疗法,中国癌症基金会与罗氏制药携手,于今年11月启动了泰圣奇肝癌适应症患者援助项目。匡铭教授提醒广大患者,肝癌是慢性病,不是绝症,患者应以正确的心态面对,遵循医嘱,接受长期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误区需要患者特别注意。不要期望一下子就能治愈,要有长期与瘤共存的意识。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基于个体情况,而不是仅仅以价格为导向。面对不同的治疗选择,医生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解释各种疗法的适用范围、疗效和价格。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专家还强调,肝病并非不可战胜的敌人。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患者的积极配合,许多肝癌患者都能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患者应保持信心,与医生共同抗击疾病。
双药联合疗法的出现为肝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创新的治疗方案出现,为肝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肿瘤中心主任匡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