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子也会得糖尿病 都是因为它
介绍MAP4K4激酶缺失引发第二型糖尿病的关键机制:你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吗?
数据源自谢安慈医师的研究,经过江慧的精心制表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肥胖是第二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研究发现,即使身材苗条的人也有可能面临糖尿病的威胁。这一重大突破由台中荣民总医院与国家卫生研究院联合研究团队取得。他们首次发现,缺乏MAP4K4激酶将加剧淋巴球发炎,从而触发第二型糖尿病。
这一发现揭示了糖尿病新的可能致病机制。研究指出,多数台湾的糖尿病案例与遗传有关。医师们指出,遗传、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共同影响着糖尿病的发生。对于那些处于糖尿病高风险的人群,避免疾病发生的关键在于控制饮食习惯和体重。
糖尿病在我国一直位居十大死因前列,可能导致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神经及肾脏病变。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肥胖对糖尿病的影响上,但亚洲地区的糖尿病患者中,肥胖者仅占两到三成。这表明除了肥胖,还有其他因素在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台中荣总与国家卫院的研究团队发现,在实验鼠的T细胞中剔除MAP4K4激酶,会促使发炎性细胞活化并引发糖尿病,而这与BMI值或腰围大小无关。通过给予发炎细胞阻断性抗体,糖尿病可以得到治愈。这一发现已在知名期刊“自然通信”和“肿瘤标记”上发表。
台中荣民总医院院长、中华糖尿病学会理事长许惠恒表示,MAP4K4激酶可视为控制发炎的“煞车”。缺乏它会导致淋巴球发炎加剧,影响血糖水平。这项研究为非肥胖型糖尿病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未来可能通过检测细胞发炎来预测糖尿病风险。预计在未来二至三年内,相关的检测将会问世。
国卫院免疫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谭泽华表示,MAP4K4激酶减少可能与基因结构改变有关,可能是环境毒物、饮食、环境或体内荷尔蒙等因素造成的。但确切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未来,根据这一发现,可能会开发出阻断性抗体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实现精准医疗。
双和医院新陈代谢科主任谢安慈表示,虽然台湾的糖尿病与遗传有很大关系,使得胰岛素阻抗性较强,但体型仍然是一个因素。体重越重,患病的机会越大。他建议人们控制饮食,多运动,注意低油脂、高纤维的饮食,并避免油炸、内脏和精致食物。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例如糙米代替白米,每周进行五次有氧运动,每次三十分钟。对于四十岁以上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
以上研究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的治疗途径。对于我们这些身处糖尿病高风险的人群来说,了解这些新知识并做出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