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与癌症有哪些关系

生活百科 2025-04-19 05:11生活常识www.tangniaobingw.cn

心理社会因素在人体健康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医学心理专家揭示,拥有稳定家庭、美满婚姻、和谐人际关系以及可信赖的朋友的人,其患病几率明显低于那些生活孤独或心理压力重的人。大约有一半的人类疾病与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有关,而这些又与心理因素紧密相连,有时甚至起主导作用。在我国,癌症仍是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癌症同样需要关注心理、行为、环境、遗传等诸多因素。那么心理因素与癌症究竟有何关联呢?让我们深入。

关于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的关系,目前的认识涉及多个方面。具有某些情绪或个性行为特征的人,癌症发病率较高。直接影响癌症发展和转归的内分泌和免疫防卫功能,会受到患者情绪和行为反应的影响。具有某些心理行为特征的病人,其生存期较长。通过情绪支持和行为干预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以使癌症病人的平均生存期得以延长。

一、生活事件与癌症的发生

多项研究发现,癌症病人发病前的生活事件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家庭不幸等事件,如丧偶、近亲死亡、离婚等。类似的研究报告层出不穷。在一组接受心理治疗的癌症病人中,大多数病人在发病前半年到8年期间曾遭受过亲人或配偶的丧亡打击,而对照组则少得多。这些都证明,负性生活事件与癌症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的发展

虽然关于生活事件、应对、情绪、个性特征等因素与癌症发生的关系的资料大多来自回顾性研究,尚难确定这些因素是癌症发生的原因还是结果。关于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过程以及癌症的发展和转归是否受病人心理行为特征的影响,结论较为肯定。具有积极心理行为特点的癌症病人,平均生存期明显延长。及时给予癌症病人必要的心理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三、心理生物学机制

心理神经免疫学的研究证明,心理社会因素主要通过免疫中介机制影响癌症的发生和转归。例如,紧张刺激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动物实验也证明,在紧张的回避条件反射实验环境中,小鼠的免疫功能受损,致使肿瘤细胞的成功率和生长率提高。

四、应对方式、情绪反应与癌症的发生

生活事件与癌症发生的关系取决于个体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那些不善于宣泄生活事件造成的负性情绪体验者,即采用克己、压抑的应对方式者,癌症发生率较高。

五、个性特征与癌症的发生

某些个性特征,例如过分谨慎、细心、追求完美等,往往使个体在相似的不幸事件中产生更多的失望、悲伤、忧郁等情绪体验。这些个性特征与癌症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行为医学界将上述个性特征概括为“C型行为”,并正在深入研究其与癌症发生的关系。

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在预防和治疗癌症的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因素,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