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清主任:输血医学未来有4大发展方向
随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批准,输血医学于2016年7月30日正式成为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标志着输血医学发展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里程碑。这一变革的推动者之一,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输血科主任汪德清,向我们描绘了未来输血医学发展的四大方向。
在最近的一次活动中,由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和北京医学会输血医学分会联合主办的输血医学技能训练营暨首届“阳普杯”输血技能大赛(北京赛区复赛)火热举行。汪德清主任在活动中发表了深入人心的演讲,强调了输血治疗的重要性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过去,输血科室主要扮演血库的角色,简单地将血液从血站分发到临床。近年来输血治疗逐渐成为输血科的核心发展方向。汪德清主任指出,输血治疗不仅仅是简单的血液输送,更包括利用输血技术,通过采集、去除、置换等方式,针对疾病和临床输血需求展开一系列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患有代谢疾病的患者,输血科能够采集多余的血脂以减轻病情。对于出现中毒、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的患者,血浆置换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RH阴性孕妇怀了RH阳性孩子的情况,早期介入输血科能够预防流产的发生。输血科还采集富血小板血浆(PRP)用于牙齿修复、糖尿病足修复、大面积烧伤、慢性溃疡和肢体溃烂等疾病的治疗。
除了输血治疗,输血科门诊是另一个新兴的发展方向。这个门诊针对需要输血的患者,特别是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临床用血评估。汪德清主任介绍,通过评估,一部分患者可以使用自体血解决手术用血问题,这有助于更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血液资源。门诊还承担宣传无偿献血和优先用血的任务,解决血液来源问题。
血液成分的研究与应用也是输血医学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我们已经充分利用了血液中的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成分,但血液中还有许多未开发的功能和成分。例如,全血中的白膜层含有大量免疫细胞和干细胞,但目前这部分还未得到充分开发。
在人才培养方面,输血科也在新的模式。当前,输血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完善,缺乏单独的输血医学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未来,临床医学生将通过规范化培训后进入输血科,以确保输血医学领域有足够的专业人才。
本次输血医学技能训练营不仅考验了选手的心理素质,更考验了他们对采供血、血液筛查、输血相容性检测技术、临床输血及治疗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刘俊婷脱颖而出,荣获输血技能大赛的第一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王婷和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的白晓莹获得第二名。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邹文娟、中日友好医院的王璐璐和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李星晨则荣获第三名。他们的优异表现展示了当代输血医学领域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