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年人生活增添幸福底色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的影响深远。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局,更与亿万百姓的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息息相关,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最近,《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指明了方向。该《意见》强调,要促进老年人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会保障、社会参与、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统筹发展,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
让老年人享受信息社会的成果,是当前老龄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互联网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意见》提出,要在鼓励推广新技术、新方式的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并进行适老化改造。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他们正在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解决老年人在享受智能化服务中遇到的难题。他们还编制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开展智慧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并发布了相关产品和服务推广目录。
为打造老年宜居环境,《意见》要求各地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标准和规范,将适老化改造纳入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统筹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人汪科介绍,他们致力于将积极老龄观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着力打造老年宜居环境。
《意见》还强调了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重要性。我国失能或部分失能老年人数量庞大,加强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障是当务之急。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发展街道、城乡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网络也是重中之重。
对此,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人李邦华表示,老年人大多希望在家养老,这是一种与亲情密切相伴的养老模式,也符合我国国情。为了实现居家和社区机构的协调,需要通过发挥居家、老年人到社区服务和机构发挥支撑作用这三种方式。
《意见》的发布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指导和支持。从鼓励老年人享受信息社会的成果,到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再到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关于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我们聚焦于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想象一下,一份营养丰富的老年餐桌,日间的精心照料,短时的托养服务,以及邻里间的互助关爱,这些都是为了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身边享受到温暖而专业的养老服务。
对于养老机构来说,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是核心任务。我们需要增强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到2025年,全国养老机构的护理型床位占比将达到55%,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对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视和承诺。
我们也鼓励养老机构打破界限,将服务延伸到社区,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不论是居家生活,还是在小区内,甚至是前往养老机构,老年人都能够感受到这股专业的服务热情。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让养老服务更加人性化、多元化。
李邦华对此有着深刻的见解和期望。他认为,养老机构的角色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场所,更重要的是要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从老年餐桌到日间照料,从短期托养到互助服务,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我们精心策划和细心执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的目标,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社区养老服务正在朝着更加全面、专业的方向发展。我们期待着每一个社区都能建立起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专业的服务。让我们一起努力,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