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致肠发炎!狂拉猛泻爆瘦十公斤
压力大,身体易发炎!当心肠道疾病找上门
随着五月的到来,无论是考生面临会考的打拼期,还是上班族面临报税季的紧张氛围,压力无处不在。对此,台湾消化系内视镜医学会理事长王秀伯医师提醒,压力可能会加重肠道发炎,引发一系列症状,如腹痛、腹泻、血便等,严重时甚至可能需要切肠治疗,千万不可小觑。
近期,一位48岁的黄姓上班族因工作压力倍增,出现腹痛、腹泻、血便等症状。他以为是普通的大肠激躁症,自行购买胃肠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每天跑厕所的次数高达20次,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后来经内视镜检查,被确诊为发炎性肠道疾病中的克隆氏症。因延误治疗,导致肠穿孔、腹部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经紧急手术切除部分肠段后,才脱离危险。但半年内,他因疾病折磨爆瘦10公斤。
发炎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克隆氏症,发病原因与基因遗传、肠黏膜免疫调节异常、环境因子及压力等有关。这类患者在台湾约有3000人,发病高峰分别在20-35岁及40-60岁。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体重减轻、血便、疲倦、发烧等。但初期症状易与痔疮和大肠激躁症混淆,常被延误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发炎性肠道疾病与大肠激躁症有所不同。大肠激躁症是因紧张、压力引起自律神经失调,使肠道蠕动不正常收缩导致腹泻,不会有血便。而发炎性肠道疾病则是因肠道反复发炎造成伤害,患者会出现腹泻、腹痛、发烧、血便等症状,且有可能出现体重快速减轻的现象。
医师提醒,要克服肠发炎危机,应谨记以下三要原则:一是镜检诊断很重要,当疑似有相关症状产生时,应尽早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接受内视镜检查,及早诊断治疗;二是选择低渣饮食,使肠道获得充分休息;三是持续治疗勿停药,目前只能控制症状,尚无法完全根治,须以药物持续控制。
压力大易引发肠道疾病,不可掉以轻心。当身体出现不适时,应及早寻求医疗帮助,以免延误治疗导致严重后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是预防肠道疾病的重要措施。【医学小贴士】
每年的5月19日,全球共同关注一个特殊的日子“世界发炎性肠道疾病日”。在这个日子里,我们要提醒大家关注自己的肠道健康。当你的身体出现一些症状,如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以及血便等,这些都可能是发炎性肠道疾病的征兆,此时你应该提高警觉,尽快前往医院接受肠胃道内视镜检查。
生活中,有时候我们的身体会因为某些原因,如压力,而引发肠道发炎。这种发炎可能带来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如持续的腹泻、腹痛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体重急剧下降。今天,网友『待我体贴』向我们分享了一个故事,题为《压力致肠发炎!狂拉猛泻爆瘦十公斤》。这篇文章深入了压力对肠道健康的影响,并提醒我们在面对压力时,更要关注身体的每一个信号。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常常会感受到各种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等。这些压力不仅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尤其是肠道健康。我们需要学会如何管理和释放压力,保持身心的平衡。
如果你或你的朋友出现了类似的症状,那么请不要忽视,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检查。你也可以前往“台湾消化系内视镜医学会网站”查找相关的照护门诊信息,了解更多关于发炎性肠道疾病的知识。
请注意,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任何疑问或觉得此文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本站站长联系。我们将尽力为你提供准确的信息,但未经本站核实的内容,请读者自行研判。让我们共同关注健康,关爱身体,珍爱生命!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提醒大家,健康是生活的基石,任何的身体不适都不应被忽视。让我们共同传播健康知识,为创造一个更健康的社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