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治疗产业发展潜力大
研究员张英驰的一天从天津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开始。早晨8点,他身着洁净服,打开生物安全柜的紫外灯,将培养基放入水浴锅中预热。在显微镜下,他观察到细胞分布均匀,状态极佳。这些细胞经过消化传代后,将被赋予精准杀死肿瘤细胞的能力,最终应用于临床治疗,成为第三代药物细胞治疗药物。
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方式,尤其在癌症、遗传疾病、传染病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效果。近年来,在技术、政策、市场的共同驱动下,我国的细胞治疗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新赛道。
细胞疗法为疾病治疗带来了新选择。通过生物工程方法获取特定功能的细胞,经过体外扩增和特殊培养,这些细胞被赋予增强免疫、消灭病原体和肿瘤细胞等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目前,免疫细胞治疗和干细胞治疗是主要的细胞治疗方式。
张英驰解释道,免疫细胞治疗是通过体外处理某些免疫细胞,如T细胞、NK细胞,再回输到人体内,使其具有杀伤肿瘤细胞、清除病毒等作用。而干细胞疗法则是将健康的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以修复病变细胞或重建正常的细胞组织。干细胞因其多向分化、免疫调节和分泌细胞因子等功能,成为细胞治疗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细胞治疗的靶向性得到提升,与基因治疗相结合,出现了离体基因治疗和载体基因治疗。张英驰以造血系统疾病为例,说明了基因编辑技术在细胞治疗中的应用。
细胞疗法为传统疗法难以攻克的疾病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例如,通过合成生物学设计基因开关,可以控制药物的合成或释放,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调整和预后监测,以实现长期疗效。
在全球竞相布局细胞治疗产业的背景下,我国虽起步较短但势头强劲。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都在大力发展细胞治疗产业。在天津,滨海高新区以细胞产业为突破口,已集聚40余家细胞领域相关企业。
与传统化学药物相比,细胞治疗产品具有技术迭代快、创新潜力大、临床依赖度高、产品可个性化定制等特点。全球细胞治疗产业发展正迈入快车道。据统计,到2022年初,全球已有33款获批的细胞治疗产品,其中我国表现出色。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规范和扶持也至关重要。我国细胞治疗领域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专家预测,未来10年将是国内细胞治疗产业的快速增长期,年均增速高达53%。
为了推进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各方正在作出努力。例如天津滨海高新区大力推动大院大所与高成长型企业深入合作,以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一些地区也发布了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文件,重点支持包括细胞治疗药物在内的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
细胞疗法为疾病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和希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相信我国的细胞治疗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细胞治疗:创新药领域的新赛道引领者
随着相关主管部门接连发布关于细胞治疗产品的申报指导,国内细胞治疗领域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当下,这一领域的研究已跃升成为全球研发的重要力量。从申报到生产,国内细胞治疗产品各环节均获得了明确的指引,各地也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和鼓励该领域产品的研发和上市。这些无疑为细胞治疗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虽然细胞治疗产业被视作新兴产业的明珠,但正如专家所言,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普及细胞治疗产品并非易事,其中一大难题在于技术转化应用的产业链尚不成熟。尽管技术持续获得突破,但细胞治疗产品的生产过程复杂,涉及多个环节,需要全方位的支持和配合。其成本仍然较高,这也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一大瓶颈。
如何降低细胞治疗产品的成本呢?郑纯林提出了国产化设备和耗材的解决方案。据了解,目前仍有大量细胞治疗产品研发生产所需的设备和细胞培养耗材需要从国外进口。如果能够实现国产化,将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为细胞治疗的普及应用提供可能。
临床资源的紧缺也是制约细胞治疗技术临床转化应用的一大难题。与传统化学药物相比,细胞治疗产品具有独特的特性,如细胞来源及种类多、生产制备过程要求严格等。需要建立符合其特点的全链条、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控制及保障体系。还需要设立专业的临床研究型医疗机构或病房,开展系统规范的临床试验,深入研究细胞治疗产品的基础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理,以确保其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研究员惠利健则强调了在细胞治疗创新和转化过程中的原始创新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建立细胞治疗新技术、完善细胞质量安全评价、临床研究规范及产品标准,可以推动细胞治疗的临床转化应用,进一步促进细胞治疗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这不仅需要科研人员的努力,也需要、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和推动。
细胞治疗作为创新药领域的细分赛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克服挑战、降低成本、完善产业链、加强政策支持等方面取得更多进展后,细胞治疗将会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