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糖尿病足课件
糖尿病足:深入了解与应对
一、引言
糖尿病足,一个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陌生的词汇,它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糖尿病足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其在患者生活中的影响。
二、糖尿病足的定义与流行病学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DF)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和下肢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强调,糖尿病足与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全球约有5%-1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足溃疡,截肢率高达40%,糖尿病是非创伤性截肢的首位原因。在我国,这一比例更是高达15%,且人均治疗费用超过2.5万元,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糖尿病足的核心因素包括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神经病变会导致患者足部感觉减退,易受伤;运动神经病变则可能引发足畸形,如弓形足、爪样趾。血管病变则是由于动脉硬化、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血坏死。高血糖环境使得细菌容易在足部定植,微小创伤就可能引发深部感染。
哪些人是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呢?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合并视网膜/肾脏病变、老年患者及有足溃疡史的人都是高风险群体。
四、临床表现与分型
糖尿病足的症状和体征在早期可能表现为足部麻木、刺痛、皮肤干燥皲裂。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溃疡(常见于足底压力点)、坏疽(干性/湿性)以及感染性红肿。
临床分型上,主要包括神经性、缺血性和混合型。神经性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无痛性溃疡;缺血性则可能表现为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肤苍白发凉;混合型则兼具神经与血管病变的特征。
五、诊断与评估
诊断糖尿病足需要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病史采集包括糖尿病病程和既往足部病变情况;体格检查则包括触觉、震动觉和动脉搏动的检查;辅助检查则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管超声以及X线或MRI等,以评估骨质破坏情况。还有著名的Wagner分级法,从0期(高危足)到5期(全足坏疽),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六、治疗与护理
治疗糖尿病足需要综合治疗原则,包括控制血糖、清创与抗感染、改善血供等。控制血糖是基础和关键,目标是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以下。对于已经发生的溃疡或感染,需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改善血供则可能需要血管重建术(如搭桥)或药物治疗(抗血小板、扩血管等)。
在护理方面,日常检查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患者需要每日检查足部,用温水洗脚(注意避免烫伤),并修剪指甲平直。还需要采取减压措施,如定制鞋垫、避免赤脚行走等。
七、预防与教育
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措施包括定期筛查神经/血管病变(每年至少1次)、控制血压/血脂等。对患者进行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需要了解足部自检的重要性,并选择合适的鞋袜(宽松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