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糖尿病患者不再忍饥挨饿的六招
在糖友们的日常饮食中,对于热量的控制并不需要过于严苛。在计算全天摄入的热卡时,我们可以采用标准体重乘以一个介于25至45之间的系数,这个系数会根据个人的日常活动量有所不同,体力消耗越大的人,这个系数就应该越大。对于男性和瘦人,这个系数通常要高于女性和胖人。如果在饮食控制的过程中感到饥饿,可以适当放宽标准,让饮食更加人性化。
在食物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脂肪的摄入。因为在胃里,脂肪是最不容易被消化的食物,能够减缓食物的排空速度。相比之下,碳水化合物则是最容易消化的,而蛋白质介于二者之间。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适当摄入脂肪,可以有效减轻饥饿感。
对于喜欢稀食的糖友来说,改吃干饭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稀的主食很容易被消化,导致血糖波动大,容易产生饥饿感。而米饭、馒头等干饭则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饮食讲究少食多餐,这不仅可以避免血糖波动过大,还可以减少饥饿感。在两餐之间增加零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例如,减少早餐的馒头量,然后在上午10点左右吃一些全麦饼干或苹果,这样上午就不会感到特别饿了。
如果糖友出现低血糖反应,如感觉非常饿,同时伴有心慌、手抖、头昏等症状,就要立刻补充糖分,以免发生严重后果。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找到低血糖的原因,并请医生帮助调整治疗方案。
有些糖友胃口很好,吃的不少却总是觉得饿。这可能是因为存在胰岛素抵抗。这类糖友并不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而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血糖不能被充分利用。进食后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让血糖迅速降低,从而产生饥饿感。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化验血中的胰岛素含量,如果确诊为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就要调整治疗,例如使用二甲双胍控制食欲,或增加胰岛素增敏剂来纠正胰岛素抵抗。对于糖友来说,合理的饮食控制和医生的治疗方案调整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