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波动的危害比高血糖更大
糖尿病患者的困惑:为何血糖控制良好仍出现并发症?
对于许多糖尿病患者而言,他们一直严格地控制自己的血糖水平,但令人不解的是,即使血糖控制得非常好,他们仍然会遇到一些并发症,如冠心病等。这让他们深感困惑,为什么已经控制好的血糖还是无法完全避免糖尿病的并发症呢?
长期以来,高血糖被认为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最危险因素。通过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微血管并发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与整体血糖水平的升高有关,更与血糖的波动性密切相关。
血糖的波动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高,预后也越差。也就是说,血糖波动的危害甚至比高血糖本身还要大。血糖波动性的升高能够加速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从而促进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临床研究证实,血糖的反复波动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导致低血糖的频繁发生,这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缺陷,他们对血糖的调节能力下降,加之饮食、用药方案、治疗依从性等因素,导致血糖总体水平升高以及血糖波动性的增大。
这就表现为全天24小时血糖曲线波动明显,尤其是餐后血糖显著上升,非同日测定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变异度也显著增加。为了趋利避害,取得最佳的临床效益,国际医学上提出了“精细降糖,平稳达标”的新治疗理念。按照这个理念,血糖控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血糖总体水平的控制,二是对血糖波动性的控制。
不可片面强调对血糖的严格控制而忽视对血糖平稳的要求。为了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糖尿病患者不必过于焦虑饮食上的不同,因为无论是否患有糖尿病,选择低脂、营养全面、热量适中的食品都是保持健康的基础。在饮食的基础上,结合医生的建议和个人的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也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需要兼顾总体水平和波动性,既要严格控制血糖,又要保持血糖的稳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