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内科笔记 内科学糖尿病笔记
糖尿病:分型、特点、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一、糖尿病分型与特点
1型糖尿病(T1DM):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多为自身免疫介导或特发性。常见于青少年,起病急、症状严重,常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易并发酮症酸中毒(DKA)。诊断时,血浆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曲线低平,依赖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T2DM):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分泌不足,与肥胖、遗传密切相关。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起病隐匿,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胰岛素释放试验显示峰值延迟或不足。
还有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如MODY(青少年成年起病型糖尿病)等。
二、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主要诊断依据包括:空腹血糖(FPG)≥7.0 mmol/L,OGTT 2小时血糖≥11.1 mmol/L,随机血糖≥11.1 mmol/L伴随典型症状。辅助指标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三、急性并发症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多见于T1DM,诱因包括感染、胰岛素中断等。表现为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脱水、意识障碍。治疗时,需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静滴、纠正电解质。
2. 高渗高血糖综合征(HHS):多见于老年T2DM,特点为严重高血糖、高渗、脱水。治疗时需积极补液,并将血糖降至合适水平。
四、慢性并发症
1. 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分期以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指标,终末期需透析。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
2. 大血管病变:包括冠心病、脑梗死和糖尿病足等。
五、治疗原则
1.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控制(推荐低GI食物)、运动、减重等。
2. 药物治疗:T1DM需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T2DM的一线药物为二甲双胍,肥胖者首选。二线药物包括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等。
3. 新技术应用:如胰岛素周制剂可简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依从性。
六、2025年ADA指南更新要点
1. 筛查扩展:建议对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抗体筛查。
2. 个体化治疗:强调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如经济、饮食安全)对糖尿病管理的影响。
内容综合了临床指南及权威文献,旨在为读者提供快速复习和临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