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散步有助防治糖尿病 运动需注意这些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之道:从日常锻炼到饭后散步的学问
糖尿病治疗,饮食与运动并重。那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何运动更为适宜呢?这其中的学问可不少。
对于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的关键不在于强度和量,而在于耐力和时间。过于激烈或过量的运动,可能会使糖尿病患者感到劳累和不适,甚至加重病情。而坚持每天适度的锻炼,如散步、慢跑等,既能促进脂肪消耗、降低血糖,又不会产生疲劳和不适。这种适中的运动方式,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着显著的效果。
在运动的时机上,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避免在饱食后立即运动,也不应在饥饿时进行运动。最佳的运动时间应在饭后半小时,这时血糖水平较高,运动不易引发低血糖,同时有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每次运动的时间不宜少于20分钟,但也不应超过1小时。
说到运动方式,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是重要原则。不可操之过急,盲目进行大运动量的活动。如运动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呼吸费力、胸前压迫感、头晕、眼花、出大汗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饭后散步,无论是对于预防糖尿病还是对于身体健康,都是一项重要的秘诀。饭后立即运动并不利于健康。进食后,胃内容物增加,胃的负担较重,此时应休息10~15分钟后再开始散步。散步的环境、气候、季节等因素也要考虑。寒冬腊月显然不适合户外散步。
正确的散步方式应该是闲庭信步,从容不迫。那些进食后马上站起来走路的人可能会给胃增加紧张因素,破坏胃肠的正常工作程序。“饭后百步走”并非拿起筷子就走的习惯所能替代。对于体弱年迈的人,饭后散步的时间可以从10分钟到30分钟,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来调整。而那些平时缺乏运动、体重超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人则需要适当延长散步时间。
饭后散步不仅可以给人带来轻松愉快的心情,还有助于胃肠的保健,是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并把握好运动的时机,是改善病情、保持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