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角度2型糖尿病_二型糖尿病模型动物

预防糖尿病 2025-10-17 12:03预防糖尿病www.tangniaobingw.cn

在生物学研究领域,2型糖尿病(T2DM)的动物模型构建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这些模型主要通过基因突变、化学诱导或膳食干预等方式构建,用以模拟人类T2DM的病理特征,如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障碍等。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动物模型及其特点。

一、遗传性自发性模型

1. db/db小鼠

db/db小鼠因携带Leptin受体基因突变,导致肥胖、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这种模型在4-8周龄时便出现高血糖,8周后将发展为严重的糖尿病,其寿命相对较短,约为8-10个月。这一模型主要用于研究肥胖相关的T2DM及其并发症。

2. ob/ob小鼠

ob/ob小鼠同样携带Leptin基因突变,表现出食欲亢进和肥胖,伴随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其与db/db小鼠表型相似,但发病机制不同。

3. ZDF大鼠

ZDF大鼠因携带瘦素受体突变,表现为肥胖、高血糖和高血压,雄性在8-10周内将发展为糖尿病。其病理特征包括胰岛β细胞减少及GLUT4/GLUT2表达下降。

4. GK大鼠

GK大鼠是一种自发性非肥胖模型,其在3-4周龄时便出现高血糖,伴随胰岛素分泌受损和肝脏胰岛素抵抗。这一模型尤其擅长模拟人类的T2DM微血管并发症,如肾病和视网膜病变。

二、诱导性模型

1. 化学诱导(STZ联合高脂饮食)

通过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破坏部分β细胞,结合高脂饲料喂养,可以诱导出胰岛素抵抗。这种模型在大鼠和小鼠中均有应用,其评价标准为空腹血糖≥11.1mmol/L,伴随多饮、多尿。

2. 膳食诱导

长期的高脂高糖饮食可以诱发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单纯通过膳食诱导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常需结合化学或遗传干预。

三、模型选择建议

对于机制研究,我们优先推荐选择自发性模型,如db/db小鼠和ZDF大鼠,因为它们具有稳定的遗传背景,且病理过程与人类相近。对于药物筛选,STZ联合高脂饮食的诱导模型因其成本低、周期短,适合大规模实验。对于并发症研究,GK大鼠和db/db小鼠能够很好地模拟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等。

四、注意事项

在进行STZ操作时,需要注意现配现用,并在避光冰上进行操作以保持其活性。性别差异在动物模型中也有体现,雄性动物成模率通常更高,因此在选择动物时需要考虑性别因素。对于自发性模型,如db/db小鼠,由于其寿命较短,需要关注动物的生存质量。

上一篇:传说中的无糖食品真无糖吗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