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肠闭锁患儿反复呕吐、腹胀、无胎粪排出
面对新生儿科医生遇到的一经确诊的先天性肠闭锁患儿,他们立即请来小儿外科医生进行会诊,并尽快安排手术治疗。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
先天性肠闭锁,这一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常见病症,在婴儿中并不少见。它是新生儿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常常伴随着其他畸形的出现,如先天性肛门闭锁、先天性食管闭锁等。每个病例都是一个独特的挑战,需要医生们全力以赴。
让我们聚焦于一个具体的病例。一名女婴,仅出生一天,因呕吐和腹胀被紧急送往医院。她的病史充满了紧张和焦虑,胎龄提前,出生时的状况复杂。生后尽管得到及时的保暖和呼吸道清理,但她开始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中含有胃和十二指肠的分泌物,还有胆汁。家属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将孩子带到了我院NICU。
经过详细的查体和一系列的检查,医生们初步怀疑为消化道畸形。腹部立位平片检查结果显示三泡征,消化道造影检查进一步证实了小肠完全性梗阻的猜测。结合这些检查结果,医生们初步诊断为肠闭锁。
在小儿外科医师的会诊后,孩子被送往手术室进行剖腹探查术。手术中发现空肠存在两个闭锁盲端,闭锁近端的小肠和十二指肠明显扩张。最终诊断为空肠闭锁(IIIb型)。医生们迅速采取行动,进行了一系列手术操作以解除梗阻并恢复肠道功能。术后,孩子接受了胃肠减压和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
那么,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有哪些临床特征呢?肠闭锁可以发生在肠管的任何部位,主要症状为“吐、胀、闭”,即呕吐、腹胀以及无胎粪排出。根据闭锁部位的高低,呕吐出现的时间和频率也会有所不同。高位肠闭锁如十二指肠闭锁在生后第一次喂奶时即可发生呕吐,而低位肠闭锁的呕吐则出现在出生后的一天末或第二天。除了呕吐,患儿还会出现腹胀、无胎粪排出等症状。
为了确诊肠闭锁,医生们会借助一系列辅助检查手段。腹部X线平片对于诊断有很大价值,产前超声检查在产前对胎儿肠闭锁的诊断也有价值。近年来,MRI检查逐渐应用于临床诊断胎儿先天性肠闭锁,提高了产前诊断的准确率。
在这个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医生们的专业判断和迅速行动为孩子的生命带来了希望。每一个成功的手术都是医学的奇迹,也是医生们对孩子和家庭的承诺。对于肠闭锁疾病的鉴别与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新生儿出生后若出现持续性呕吐,且24至36小时内未有正常胎粪排出,伴随进行性腹胀,应警惕肠闭锁的可能性。特别是当母亲有羊水过多病史或存在其他并发症时,这种可能性进一步增大。通过肛门指诊、温盐水或1%过氧化氢液灌肠后,若无正常胎粪排出,可以排除胎粪性便秘及巨结肠等类似情况。
在鉴别先天性肠闭锁时,还需要与其他疾病区分。例如,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其起病时症状较轻,呕吐发生较迟,症状逐步加重,可通过钡剂灌肠进行鉴别。胎粪性肠梗阻则表现为低位肠梗阻症状,呕吐物为暗绿色,腹胀明显,少量胎粪可排出,胎粪中可见角化上皮,腹部X线平片可见颗粒状影。对于位于十二指肠壶腹上段的肠闭锁,需与肥厚性幽门狭窄鉴别,后者发病较晚,X线检查无双泡征。
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的肠闭锁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治疗肠闭锁的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如禁食、胃肠减压、输注静脉营养液等,而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预后效果与闭锁部位及病理类型有关。术后可能面临的并发症包括短肠综合征、功能性肠梗阻和吻合口瘘等。根据肠闭锁的不同类型,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肠切除吻合术、端侧吻合并造瘘等。术后处理同样重要,包括充分胃肠减压、补充液体、维持水电平衡和能量需求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读者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内容,我们诚邀大家参与调研。只需五秒钟的时间,就能让我们更好地为大家提供有趣、有用、有态度的医疗资讯。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