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调查富士康
一、劳工权益与工作环境调查
在2012年,全球知名的公平劳工协会(FLA)接受了苹果的委托,对富士康在深圳和成都的工厂进行了的独立审查。审查结果揭示了一系列令人关注的问题,其中包括加班时间过长、工资拖欠以及工作环境中的健康安全隐患。富士康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回应,承诺将会严格遵守中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特别是在工作时长方面,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补发员工被克扣的加班费。
富士康的劳工问题并非首次浮出水面。早在2009年,一名富士康员工因丢失iPhone样机在接受调查后选择跳楼自杀,这一事件揭示了公司内部的管理缺陷。仅仅两年后,成都工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18人受伤,再次引发公众对富士康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的质疑。
二、税务、用地及供应链调整调查
近年来,中国相关部门对富士康进行了税务稽查和用地调查,主要关注是否存在偷税漏税和囤地行为。分析人士认为,这些调查可能与富士康跟随苹果向印度转移产能的策略有关。随着产能向印度转移,富士康在中国内地的员工数量也有所下降。富士康在印度工厂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员工中毒事件、低工资以及高强度工作等问题。与此苹果要求其提高在印度工厂的产能,但由于良品率低和管理混乱等问题,这也加剧了供应链的风险。
三、苹果供应链的变革与富士康的挑战
苹果供应链的多元化削弱了富士康在其供应链中的地位。除了富士康之外,苹果开始扶持其他供应商如立讯精密来承接iPhone的组装业务。立讯精密通过与苹果的紧密合作和自身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具备了替代富士康的能力。与此富士康面临缺乏核心技术壁垒的问题,其代工价值容易被替代。
苹果的这一系列调查不仅是合规性审查,更是其供应链调整的缩影。随着劳工权益问题的频发、地缘政策的调整和竞争对手的崛起,富士康在苹果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正在持续弱化。这不仅对富士康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反映了全球制造业在追求效率和成本的如何平衡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复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