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药材及饮片常见造假手段
中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真实性和质量对于消费者来说往往难以辨别。目前,尽管存在医院、药店、集贸市场等正规渠道,但街头小贩、民间草医等非正规渠道仍然充斥着市场,给消费者带来购得伪劣商品的风险。尽管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药材造假的打击力度,但造假现象仍然屡禁不止,手段更是不断翻新,甚至有些伪造品达到了真假难辨的程度。
其中,模制是一种常见的造假手段。造假者会根据一些药材的形状制成模具,然后用其他材料压制而成。比如,用淀粉、石膏粉等制作“冬虫夏草”,用聚氯乙烯塑料制作“金钱白花蛇”等。这些制造出来的药材形状看似逼真,但实则毫无药效。
造形也是一种常见手段,造假者会对一些物品进行刀刻定形,再进行打磨、染色或缝合,冒充正品药材。比如,将细长的园参冒充山参,用莪术、白及的块茎加工后冒充三七。还有一些更为复杂的手法,如用麝皮毛包裹动物肌肉、内脏粉末等制成毛球状物,冒充毛壳麝香。
染色也是造假者常用的一种手法。他们会用性状类似的药材或物品进行染色加工,以冒充正品。比如,用葡萄皮加颜料染制冒充山茱萸,或者用续断或细小的云木香根拌入与丹参表面颜色相同的染料冒充丹参饮片。
除此之外,还有熏制、掺杂等手段。熏制多见于檀香伪品,造假者会用无药用价值的檀香边材木块喷香精冒充檀香。而掺杂则是将砂石、泥块、尘土等物质以各种方式掺入正品药材中,比如红花掺红砖粉、海马体内灌注石灰水等。
面对如此繁多的造假手段,消费者往往难以辨别。建议在购买中药时选择正规渠道,如医院、药店等,并留意药材的外观、气味、质地等特征,尽可能减少购买风险。也应加强打假力度,提高制假者的违法成本,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推荐编辑推荐一种健胃益气、滑肠通便的天然食品红薯。红薯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多种保健功效,是健康饮食的不错选择。在选择中药的也可以适当食用红薯等天然食品,促进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