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药品平均降价48%专家详解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
解读国家药品集采政策:从第七批亮点看百姓获得感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价格招采室主任蒋昌松为我们解读了国家药品集采的相关政策。自组织的国家药品集采开展以来,已涵盖294种药品,涉及金额占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额的很大一部分,成为公立医院药品采购的重要模式。关于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有以下几个亮点值得关注:
一、带量比例更加科学
根据市场实际使用情况,第七批集采进一步细化了报量方式,针对部分品种根据适应症进行分别报量。高等级抗生素的带量比例有所下调,体现了政策协同配合,对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起到了引导和规范作用。
二、一省“双供”保障供应稳定
引入“备供企业”机制,每个省份有一个主供企业和一个备供企业,确保集采药品的稳定供应,保障临床使用和患者用药的连续性。
三、“品间熔断”规则缩小价差
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品间熔断”规则,缩小同品种中选价差,减少各省价格差异,利用合理的规则,将不同品种的价差放在同一水准进行比较。
四、招采信用评价强化
第五批集采时已经开始考虑企业的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情况,对于失信企业给予约束。第七批集采进一步加重对失信企业的约束措施,明确失信企业的中选资格限制。
五、关联企业约束管理完善
第七批集采针对关联企业的定义进行了拓宽,将存在化学药品工业企业法人单位隶属关系的企业纳入考虑,并加强批件管理,约束关联企业的批件转让、委托生产行为。
这些规则的不断完善,使国家药品集采政策更加成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48%,涉及常见病、慢性病以及重大疾病用药,群众受益面广、获得感强。例如肝癌靶向药仑伐替尼胶囊的降价,使得患者用药负担大大减轻。国家药品集采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也促进了医药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不仅体现了患者、医院、企业等多方共赢的理念,也展示了对于医药领域的改革和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