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心脏最脆弱(护心之道)
付研,一位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南区综合内科主任及急诊科主任。每周二上午,她都会在门诊接待患者,为他们排忧解难。她的博客头像是一颗从乱石中顽强生长的嫩芽,象征着她对医学事业的无尽执着和对生命的不屈精神。
这位心脏科领域的专家,在长达20多年的医学实践中,不仅为无数病人带来了新生的希望,更是用她的爱心和专业,赢得了病人们的深深敬意。许多患者,从六七十岁起就开始找她看病,如今已步入八九十岁的高龄。他们不仅仅是为了治病而来,更重要的是,他们信任付研,喜欢和她聊天,因为这样能让他们心安。
在外人眼中,付研教授身上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魔力。那些脾气暴躁、患有心力衰竭的老人,自从认识她后,不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性格也开朗乐观了许多。对此,付教授笑着说:“其实并非我有多么神奇,这些老人的恢复得益于他们对医生的信任和自己生活习惯的调整。”她常常告诫病人,心脏病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可以信任的医生,然后调整生活习惯。她强调,病人应当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同时戒酒、饮食清淡、坚持运动。这些看似简单的建议,却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急诊工作中,付教授特别关注45至65岁之间的中年男性。这些人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同时伴随着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问题,很多都是长期烟民。付教授指出,这些中年人的心脏状况往往比老年人更加脆弱。一旦发生心脏事件,病情往往非常严重,能够挽救的余地很小。她曾有一个朋友,平时生活习惯尚可,就是一直未能成功。当付教授察觉到他胸背部不适时,立刻劝其就医,幸好抢救及时才捡回一条命。
付教授的忠告是,心梗发病往往非常突然,可能没有明显预兆,只是心口出现紧迫感或肩膀、后背等地方出现不适感。她强调,应当关注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及时采取措施。因为生命是脆弱的,需要我们时刻珍惜和保护。她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使她成为病人心中的明灯,为他们指引方向、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