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驾危险!开车注意药物副作用
药驾危险!驾驶时需警惕药物副作用
一项关于职业驾驶的研究统计显示,对于年龄在45至65岁的职业驾驶员来说,药物的使用对驾驶安全造成了不小的威胁。这份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一周里,高达35.2%的职业驾驶员至少服用过一种药物,包括常见的降血压药、降血糖药、止咳药以及肌肉松弛剂。与此有六成驾驶员在驾车时曾遇到疲劳、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眩晕等症状,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驾驶安全。
安全驾驶不仅是每一位驾驶者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的尊重。在驾驶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守四项原则。对此,中华民国糖尿病学会副秘书长、台中荣总新陈代谢科医师李奕德强调,驾驶人在开车过程中出现的疲倦和嗜睡症状往往与药物有关。他建议职业驾驶员在用药时应遵守安全驾驶四字原则:主动告知医师驾驶需求、认识药物副作用、选择安全药物以及定时进食与服药。
药物对驾驶的影响不容忽视。例如,某些感冒药物可能会让人注意力不集中、感到疲倦和困倦。支气管扩张剂则可能造成手发抖,一些肌肉松弛剂也会使人感到昏沉。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服用降血糖药物后应立刻进食,以避免低血糖带来的驾驶风险。这些药物可以分为红灯、黄灯和绿灯三个等级。红灯药物属于危险等级,服用后不应驾车或在开车前接受专科医师评估。黄灯药物则需要特别注意,应在用药前咨询医护人员。
法国的研究也表明,服用某些特定药物会增加驾驶风险。驾驶员在服用等级二、三类药物后,发生车祸的几率会提高1.06至1.22倍。每位患者在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医师自己的职业身份,这样医师在开药时会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导致驾驶危险的药物。对于那些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来说,规则用药尤为重要,以避免更大的风险。
在这里提醒大家,驾驶安全无小事,药物使用需谨慎。每一位驾驶员都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时刻注意药物对自己驾驶能力的影响。只有确保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我们才能在道路上安心行驶。让我们共同守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远离药驾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