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识 如何防治中风
中风,一个被称为“卒中”的病症,其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健康危机。它如同暴风雨前的沉默,往往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引发,导致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在突然之间,它像一个不速之客闯入我们的生活,使患者出现猝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在经历这一切时,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尤其在中年以上的人群中,中风的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老年人群尤为易发。当脑卒中发生,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都会在救治后留下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这时候,风痰留阻经络,气血瘀滞,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通过中药结合针灸、按摩的调治,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中风进入急性期,重症患者可能会面临五不会的局面,即翻身、咳痰、说话、进食、大小便都不能自理。此时需要严密观察,精心护理,积极治疗,以减轻后遗症。褥疮是中风急性期的一大隐患,因此必须做到勤翻身,保证皮肤、衣物、被单的干燥和平整。当某些部位皮肤发红时,可以通过手掌揉擦或外搽红花油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对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中风患者,我们需要耐心辅导他们进行功能锻炼。在瘫痪肢体无法自主运动时,应帮助其进行被动运动,并给予按摩,包括大小关节的屈伸、旋转、内收、外展等。当肢体恢复一定能力后,应鼓励患者自主运动。为了帮助患者锻炼肌力,可以使用带子、踏板、木棍等工具进行各种训练。对于不能言语的患者,应耐心帮助他们练习发音,逐步恢复语言功能。
鉴于中风的发病率、病死率、病残率均较高,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平时要注意观察先兆症状,如头晕和肢体一侧麻木等。若出现肝阳偏亢、肝风欲动之象,如眩晕、抽搐等,应予平肝息风之药。若见肢体麻木、沉滞者,为脉络气血痹阻所致,应予活血通络之药。
预防中风要从平时做起。经常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加减衣服。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适度,坚持适当的运动,使体内气机和调,血脉流畅,防止本病的发生。每一刻的努力,都是向健康迈进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