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肠癌大力普及开展源头性防控
在全国第29个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我们不得不提起肠癌这一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癌症。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虽然现有的防控措施如肠镜检查、息肉切除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尚未找到其高发的根源及有效的防控措施。对此,国家医用微生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崔云龙教授指出,肠癌防控应从源头做起,远离肠癌的关键在于防患于未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肠癌的发病率却不断攀升。崔云龙教授表示,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两大原因:基因易感或肠道内环境失衡。国际医学界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是诱发炎症、息肉丛生并恶变为肠癌的重要诱因。有害菌产生的毒素是肠癌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恢复肠道健康、保持菌群平衡是预防肠癌的重要一环。
那么,如何实施肠癌的源头防控呢?崔云龙教授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应从肠易激综合征及慢性腹泻的对因治疗开始。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治疗,应该采用微生态制剂改善肠道内环境。对于慢性便秘的患者,应停止滥用蒽醌类通便产品。这些措施旨在恢复肠道健康,预防肠癌的发生。
崔云龙教授还指出,酪酸是肠粘膜再生修复的重要营养物质。匮乏酪酸可能导致肠粘膜营养障碍,严重时可能引发炎症因子和五羟色胺过度表达,对冷凉酒辣等刺激过度敏感而腹痛腹泻。久治不愈可能恶化为肠癌。大力普及开展源头性防控至关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东海药业创研团队在国家863项目的支持下,创研出能对因补充酪酸菌的微生态新药。黄曦、于君教授在《Nature Reviews》发表的论文也指出,丁酸(酪酸)盐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结肠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中的组蛋白脱乙酰酶,下调促炎细胞因子,诱导CRC细胞凋亡。炎症消除后,受损的粘膜得到修复,肠息肉不再增生,从而远离肠癌。
肠癌的防控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我们需要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保持肠道健康,远离肠癌的威胁。让我们共同关注肠道健康,预防肠癌的发生,共享健康生活。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健康中国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