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高发,三分钟教你正确认识和预防!
随着气温的逐渐攀升,我们迎来了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这两种疾病均由肠道病毒引发,具有高度的传播性,易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流行。特别是对于儿童群体,这两种疾病更是屡见不鲜,家长们的警惕之弦不容忽视。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并非简单的病名,它们背后隐藏着对孩子健康的严重威胁。今天,就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两种疾病,为孩子们的健康护航。
一、手足口病
当孩子出现低烧、食欲不振、疲倦、喉咙痛等症状时,家长们要警惕,这可能是手足口病的先兆。发病后1-2天,孩子的口腔会出现红疹,形成水疱并可能发展为溃疡。而这些红疹可能会蔓延到四肢,甚至臀部、生殖器区域。虽然轻症病例在1-2周内可自行恢复,但如未能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脑炎、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二、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会突然发高热,伴随着咽红、食欲不振、流涎等症状。疱疹主要出现在喉咙和口腔,包括牙龈、舌头都可能受到波及。当疱疹破裂,会形成溃疡,导致孩子吞咽困难。虽然大多数病例在1-2周内可自行恢复,但也有可能发展为手足口病。
这两种疾病并非无法防范。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地应对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病患接触等,也是预防这些疾病的有效手段。
预防小常识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需要时刻警觉,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避免遭遇疾病。以下是一些预防小常识,帮助我们远离疾病困扰:
1. 避免接触已经患病的孩子,这是预防疾病传播的最直接方式。
2.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记得勤洗手,这是预防病菌侵入的关键。
3. 保持空气流通,时常晒洗被褥,让生活环境保持清新,减少病菌滋生。
4. 饮食健康,吃熟食、喝开水,让身体摄取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5.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特别是在疫情高发期,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活动。
治疗小技巧
当我们遭遇疾病时,了解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以下是治疗小技巧,帮助我们科学应对疾病:
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饮食清淡易消化,做好口腔护理。对于吞咽困难者,短期可通过静脉输液补充身体所需营养。
密切观察: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有重叠的病原,个别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有发展为手足口病的风险。一定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对症用药:一般情况下,无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于发热等症状,可采用解热镇痛药或清热解毒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在疾病初期,及时使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和利巴韦林喷剂进行抗病毒治疗,缓解咽部不适症状。辅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有助于热退滞消、促进疱疹愈合、缩短治疗时间。这些治疗方法都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